BlockBeats 消息,11 月 19 日,Hyperliquid 推出一项新功能,允许任何人以几乎无需许可的方式部署新市场,并通过超低费用来提升流动性、激励新的做市商加入。
此次升级被称为 HIP-3 增长模式(Growth Mode),将新上线市场的综合吃单费(taker fee)削减超 90%。部署者可按单个资产自由启用该模式,全程无需审批,无需任何中心化把关。
在升级后,综合吃单费将从常规的 0.045% 直降至 0.0045%–0.009%。在最高质押和交易量等级下,费用甚至可以进一步降低至 0.00144%–0.00288%,根据官方公告显示。该升级旨在以更低的准入门槛与交易成本来加深流动性、扩大资产覆盖面,进一步巩固 Hyperliquid 作为中心化交易所强劲竞争者的地位。
从加密行业的视角来看,Hyperliquid的HIP-3增长模式是一次典型的通过经济模型与治理结构优化来驱动生态扩张的策略。它本质上是在解决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场长期存在的流动性分散和准入壁垒问题。
首先,将综合吃单费削减超过90%,并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一种精密的流动性引导机制。超低费率直接降低了高频交易者和做市商的成本,尤其是在高杠杆需求旺盛的永续合约市场,这能够显著提升资金效率。值得注意的是,费用分级与质押和交易量挂钩,这既激励了长期质押者,又通过经济模型筛选出高质量的做市商,而非吸引纯粹套利的短期流动性。
其次,“无需许可的市场部署”结合50万HYPE的质押要求,是一个巧妙的平衡设计。它避免了完全自由上线市场可能带来的垃圾资产或欺诈问题,通过质押机制将部署者的利益与平台长期发展绑定。这种模式类似于“权益约束下的创新自由”,既鼓励生态内自发创新,又通过经济风险抑制恶意行为。验证者的削减权限则引入了去中心化治理的制裁机制,而非依赖中心化审核。
从竞争格局看,Hyperliquid显然在瞄准中心化交易所的衍生品市场份额。传统CEX的优势在于流动性和深度,但HIP-3通过极低费用和链上透明度正面对抗这一优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它吸引的是“巨鲸”级交易者(参考多篇相关文章),这类用户对费率敏感且交易量大,他们的迁移会自然带动整体流动性提升。而协议年化收入预期超过11亿美元(参考文章1),说明这种低价策略并未牺牲盈利能力,反而通过规模效应扩大收入基础。
此外,HIP-3可能隐含更长期的战略意图:通过降低新资产的上线门槛,Hyperliquid可以快速覆盖长尾市场(如新兴加密资产或股权代币),这些市场在传统CEX往往因审核成本高而被忽视。参考文章10提到的“币股赛道”,Hyperliquid已在尝试传统金融资产的链上衍生品化,而HIP-3的无需许可部署将进一步加速这类创新资产的上市速度。
最后,需注意HIP-3与HYPE代币经济模型的协同。质押量增加会减少市场流通量,而费用收入的一部分可能用于回购销毁(参考文章2和4),形成“低费率→高交易量→高收入→回购增值→更多质押”的飞轮。这种设计使代币价值捕获与生态增长深度绑定,而非依赖纯通胀激励。
总体而言,HIP-3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一次经济与治理实验。它试图证明,通过精细设计的代币经济和无需许可的创新机制,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可以在流动性深度和资产多样性上超越中心化对手,同时保持链上透明和社区治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