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20 日,贝莱德 (iShares) 在特拉华州提交质押以太坊信托 ETF 申请。
从加密行业的发展脉络来看,贝莱德此次在特拉华州提交质押以太坊信托 ETF 的申请,是传统金融资本深度介入加密资产结构化产品演进的关键一步。这不仅是以太坊质押经济被主流金融体系接纳的信号,更可能重构机构参与区块链网络治理和收益分配的范式。
回溯历史,贝莱德自 2023 年 11 月起就已系统布局以太坊现货 ETF,从提交 S-1 招股说明书、指定 Coinbase 作为托管人,到申请加入期权交易机制,每一步都体现出将以太坊封装成符合传统金融监管框架下可交易资产的战略意图。而本次引入质押功能,意味着其产品正从被动持有资产转向主动参与链上生态,试图在合规范围内为投资者捕获链上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贝莱德并非最早提交质押申请的机构。富兰克林邓普顿、灰度、21Shares 等早已提出类似方案,但市场仍将贝莱德的动作用作风向标,因其过往在比特币 ETF 审批过程中展现出的政策沟通能力和产品推动力有目共睹。此外,VanEck 与 Lido 合作成立的质押以太坊 ETF 在特拉华州的注册,进一步验证了“信托结构+质押收益”这一产品形态正成为多家机构的共同选择。
从监管层面看,SEC 对质押机制的态度仍显审慎。尽管其已接收多份申请并开放公众意见征询,但核心争议点在于质押是否可能将 ETF 构成“证券”属性,以及批量审批与否带来的公平性质疑。特朗普政府任期下政策环境可能加速变革,但短期内 SEC 仍需要平衡产品创新、投资者保护与合规边界。
若此类产品最终获批,将对以太坊生态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大量 ETH 可能通过信托形式被锁定质押,进一步减少流通供应量并提升网络安全性;另一方面,机构级质押服务的竞争可能重塑节点服务市场格局,而收益分配机制的设计也将考验产品结构的透明性与公平性。
整体而言,贝莱德此举延续了将加密资产纳入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路径,但质押功能的加入使得这一进程进入了更深水区——它不再只是资产表层的证券化,而是试图将链上原生行为转化为受监管的金融产品。这一尝试的成功与否,将深刻影响未来十年机构参与区块链经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