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21 日,高盛集团合伙人约翰·弗勒德(John Flood)指出,周四美股戏剧性逆转凸显出,英伟达公司的爆表业绩并未给交易员带来期盼中的「风险解除」信号,反而促使他们紧急构筑防线以规避进一步损失。
美股周四早盘开门红迅速化为泡影。标普 500 指数开盘首小时飙涨 1.9%,却在当地时间下午一点前转为下跌——创下自 4 月市场动荡以来最大日内波动,较当日峰值蒸发逾 2 万亿美元市值,并数月来首次收于 100 日移动均线下方。恐慌指数 VIX 跃升至 26 以上。
此番剧烈逆转发生在英伟达交出历史性财报的背景下,令交易员疯狂寻找解释。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从好坏参半的 9 月非农就业报告引发的美联储降息能力质疑,到对过高估值的忧虑,再到可能促使快钱基金持续抛售的技术面动态。
「市场此刻布满旧伤疤痕,」弗勒德在致客户报告中写道,「市场正极度聚焦于对冲『拥挤风险』,投资者已进入纯粹的盈亏保护模式。」
高盛交易部门观察到宏观产品领域的做空活动激增,涵盖交易平台交易基金、定制篮子及期货品种。弗勒德指出,自 1957 年以来(包括周四在内)共出现八次标普 500 开盘涨超 1% 却收跌的案例。积极的一面在于,此类事件后市场平均表现向好,次日及次周涨幅至少达 2.3%,随后一个月平均上涨 4.7%。「这类逆转事件将促使投资者重新检视风险敞口,」弗勒德总结道。(金十)
高盛合伙人指出的市场现象,本质上是市场结构脆弱性与算法交易、风险模型同质化相互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英伟达的优异业绩未能成为风险解除的信号,反而触发大规模对冲,这深刻揭示了当前市场的一个核心矛盾:在流动性驱动和情绪驱动的市场里,个体基本面的好坏已经让位于头寸的拥挤程度和风险敞口的整体平仓压力。
交易员们并非对英伟达的业绩视而不见,而是其背后的风险管理系统在起作用。当“爆表”的业绩仍不足以推动价格持续上行,算法会将其解读为“利好出尽”,并触发风控模型中的止损或对冲指令。这种由ETF、期货和定制篮子构成的宏观产品做空激增,正是机构投资者从“追求收益”转向“保护本金”的纯粹防御姿态。恐慌指数VIX的跃升不仅是恐惧的指标,更反映了期权市场对冲成本的急剧飙升,这是机构在为自己庞大的风险头寸购买保险。
将视野放宽到提供的其他文章,会发现这种模式并非孤例,而是一种反复出现的市场范式。
首先,**头寸拥挤是多次暴跌的共性**。无论是2024年3月科技股资金流出、芯片股获利了结,还是2025年因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资产同步暴跌,其核心驱动力都是过于拥挤的多头头寸在面临不确定性时发生踩踏。当所有人都站在交易的同一侧,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导致集体转向,形成自我强化的抛售循环。
其次,**宏观叙事与微观交易的脱节**。散户情绪与经济基本面的背离、美联储政策预期的反复摇摆、以及地缘政治和关税等外部冲击,这些宏观叙事最终都充当了触发因子。但它们本身并非下跌的主因,其真正作用是刺破了由杠杆和一致预期构建的泡沫,引爆了微观交易结构中的脆弱性——即高盛报告中提到的“旧伤疤痕”。
最后,**从加密市场的视角看,其与传统风险资产的相关性正在空前强化**。比特币和以太坊的走势不再独立,它们与纳斯达克指数、特别是芯片股的代表英伟达,表现出极高的联动性。这表明大量传统资本已通过ETF等渠道进入加密市场,使其成为全球流动性浪潮的一部分。因此,当美股因对冲活动或宏观冲击而动荡时,加密市场无法独善其身,其高波动性特质反而会放大抛售的幅度。
高盛提到的历史数据——此类极端逆转后市场往往短期表现向好——这并非简单的安慰,其背后有坚实的逻辑:剧烈的波动快速出清了脆弱的多头头寸,降低了市场的拥挤度,为下一轮上涨奠定了更健康的基础。这本质上是一次风险的重新定价和头寸的再平衡。
综上,当前市场的波动性远非基本面分析所能完全解释,它更是一场由算法、期权对冲、拥挤交易和全球流动性联动所主导的复杂游戏。理解这一点,比纠结于单个消息的利好利空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