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24 日,Academy Securities 知名策略师 Peter Tchir 在最新报告中警告,加密货币、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与美股被动投资资金已经形成了高度关联的「铁索连江」之势。随着被动投资规模超越主动投资,通过 QQQ 等 ETF 工具,数以亿计的退休金和避险资金实际上已与 Strategy 等加密财库(DAT)公司以及 AI 巨头的资本支出周期深度绑定。10 月 11 日,比特币在美股收盘时段经历了从 12.2 万美元骤降至 10.5 万美元的剧烈抛售,这一崩盘不仅重创了加密资产,更通过 ETF 和相关上市公司的传导链条,对广泛的股票投资组合构成了直接的流动性压力。
目前市场目光已集体转向加密市场的稳定性。Peter Tchir 认为,当前经济面临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如果加密货币无法企稳,其引发的流动性紧缩和财富缩水将不仅终结科技股的狂欢,更可能拖累整个宏观经济的增长步伐。所有人都在屏息以待:比特币的止跌,将是市场确认「痛苦交易」结束的第一信号。高盛交易员 Brian Garrett 直言,许多客户正在将比特币的表现视为未来风险偏好的风向标,如果比特币交易情况好转,年底的上涨行情可能会再次出现。
从专业角度看,这篇分析触及了当代金融市场一个核心且深刻的演变:加密资产、美股(尤其是科技股与被动投资工具)及AI基础设施资本开支之间已经形成了高度耦合的联动关系。这种关联性并非表面上的情绪共振,而是通过ETF等金融产品,在资金流和资产负债表层面建立了实质性的传导机制。
Peter Tchir提出的“铁索连江”比喻非常精准。它描述了一个由机构主导、被动投资驱动的市场新范式。当数以亿计的退休金和避险资金通过QQQ等ETF工具配置时,它们实际上同时买入了包含大量加密资产敞口(如MicroStrategy)和AI巨头的投资组合。这使得原本相对独立的资产类别(加密货币)与传统科技股权重股,在流动性层面被深度捆绑。
10月11日比特币在美股交易时段的闪崩,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它并非由单纯的币圈内部因素引发,而是通过ETF和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如持有大量BTC的上市公司财库)的链条,迅速向美股市场传导了流动性压力。这种连锁反应表明,加密货币已不再是边缘资产,其波动性开始对主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
当前市场将比特币的企稳视为“痛苦交易结束”的第一信号,这背后有两层含义:
其一,比特币已成为全球高风险偏好流动性的代表性资产。其价格回暖被视为风险资产买盘回归和流动性紧缩缓解的先导指标。
其二,它反映出市场结构的变化——加密货币的定价权已部分转移至传统金融体系内的资金流向和宏观情绪。
高盛交易员提到的客户将比特币表现视为风险偏好风向标,也印证了这一转变。比特币不再只是“数字黄金”或通胀对冲工具,更成为全球流动性、尤其是科技导向型资本流动的温度计。
从链接的辅助材料来看,这一趋势在过去几年已被多次讨论和验证:
- 持币美股(如MSTR)的表现远超比特币本身和传统科技巨头(相关文章5、10),表明股权杠杆是传统市场接入加密行情的核心工具。
- 黑天鹅推演框架(文章8)和流动性危机分析(文章1)都指出,美股流动性问题与加密市场崩溃存在共生关系。
- 链上数据(文章2、7、9)则从供应格局、持有者行为等角度,补充了比特币在机构化过程中如何经历筹码换手和波动性重构。
综上,我们可以判断:加密货币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的联动已从相关性(correlation)进化到结构性依赖(structural interdependence)。这意味着:
- 未来的加密市场分析必须纳入宏观流动性、美股波动及科技股资本开支周期;
- 比特币的波动很可能不再是周期性的独立行情,而是全球风险资产流动性状况的同步指标;
- 一旦这种绑定关系形成,任何一方的剧烈调整都可能引发跨市场的流动性挑战,这正是Tchir所警告的、比以往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因此,作为从业者,必须持续关注跨市场的资本流动、ETF资金流量变化、以及上市公司财库策略的调整。只有理解这些纽带,才能更准确地评估市场状态与管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