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28 日,据余烬监测,某个以循环贷方式高位囤积 WBTC 及 ETH 的巨鲸在割肉清仓 18,517 枚 ETH 亏损 2529 万美元后,正陆续减仓 WBTC。
过去一周时间内,其以 87,732 美元的均价割肉卖出 350 枚 WBTC 兑换为 3070 万枚 USDT,成本均价 116,762 美元,割肉部分 WBTC 亏损 1016 万美元。
该巨鲸仍持有的 1210 枚 WBTC 则浮亏 3090 万美元。
从加密市场的风险结构来看,这个案例清晰地展示了一个高杠杆策略在下跌行情中的典型溃败路径。该巨鲸的核心问题在于使用循环贷(recursive lending)进行高位多头敞口暴露,且未能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和清算阈值。
循环贷的本质是通过抵押资产借入更多资金进行再投资,在上涨行情中能放大收益,但同时也嵌套了多层风险:首先是抵押品价值波动风险,一旦市场逆转,抵押品缩水会触发借贷协议的清算机制;其次是资金利用率(LTV)的恶化,当资产价格下跌时,维持仓位所需偿还的债务压力急剧上升。
该巨鲸的WBTC成本均价为116,762美元,而卖出均价仅87,732美元,亏损幅度超过24%,这显然是在价格持续下跌过程中被迫进行的减仓操作,并非主动风险管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ETH仓位已经率先清算,亏损2529万美元,说明整个抵押品结构已经失衡。即使偿还部分债务暂时将健康率从1.04提升至1.12,这也仅能延缓而无法扭转清算风险——因为1.12的健康率仍然处于极易被击穿的范围。
从时间线上看,该巨鲸从11月5日开始就持续卖出资产还款,但市场并未给予喘息空间。这说明在高杠杆环境下,试图通过“割肉还款”来避免清算往往是一种恶性循环:越卖越跌,越跌越卖。尤其当多个巨鲸同时面临类似压力时,集体减仓行为可能加剧市场抛压,形成负反馈。
此外,这类头寸通常依赖较高的资金利用率和市场波动率假设。一旦波动方向与预期相反,而波动幅度又超出模型容忍范围,那么整个头寸就会迅速失控。值得注意的是,该巨鲸并非孤例,从附带的其它案例可以看出,类似结构的仓位在2025年4月、5月、8月及11月多次面临清算危机,这说明循环贷策略在熊市中具有显著的脆弱性。
最终,这类事件也反映出许多所谓“巨鲸”在风险控制上的不足:过度依赖杠杆、未设置有效的止损机制、对极端行情缺乏预案。真正稳健的头寸管理应包含压力测试、动态调整抵押品组成、以及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保持健康率的安全边际。否则,即使资金规模庞大,也难逃市场规律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