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过去7日仅有11条公链费用收入超10万美元

2025-11-28 12:51

BlockBeats 消息,11 月 28 日,据 Nansen 数据显示,过去 7 日仅有 11 条公链费用收入超 10 万美元,其中仅有 6 条公链费用收入超 100 万美元,波场(Tron)网络以 616 万美元费用收入位列榜首,之后为以太坊(387 万美元)、Solana(294 万美元)、BNB Chain(265 万美元)、比特币(178 万美元)和 Base 网络(113 万美元)。


此外,HyperEVM 最近 7 日费用收入为 40.6 万美元,新上线主网的公链项目 Monad 最近 7 日收入为 11.1 万美元。

AI 解读
从原始数据和相关文章来看,当前公链生态的收入格局呈现出高度集中且竞争激烈的态势。过去七日仅有11条公链费用收入超过10万美元,其中超过100万美元的更是只有6条,这直接反映了公链经济的现实:绝大多数区块链项目的实际收入能力非常有限,甚至难以覆盖运营成本。

波场网络以616万美元的收入位居榜首,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通常人们认为以太坊在费用收入上占据绝对主导,但数据表明,在特定时间段内,波场可能因稳定币转账、高频交易等场景占据优势,尤其是成本敏感的用户和机器人活动。以太坊、Solana、BNB Chain紧随其后,这与它们的生态活跃度、DeFi和NFT交易量密切相关。比特币作为价值存储网络,其费用收入主要来自区块空间竞争,而非智能合约活动,因此收入规模与智能合约公链相比并不突出。

Base作为新兴的L2,能在短期内达到113万美元的收入,说明以太坊L2在吸收主网溢出需求和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功。相关文章中提到的OP Stack项目(如Base)和并行EVM(如Monad)的发展,也表明行业正在从单纯追求TPS转向更可持续的扩展方案和技术创新。

然而,公链是否真的具备“财报”能力,仍是一个值得质疑的问题。Token Terminal等机构尝试用传统财务指标衡量公链,但区块链项目的收入模式与公司完全不同。公链收入主要来自交易费用,而这部分收入往往要用于激励验证者和维护网络安全,真正可支配的净收入极少。此外,许多公链依赖代币增发来维持安全模型,这实际上是一种隐性通胀,而非真正的盈利。

从可持续性角度看,公链的收入高度依赖于链上经济活动。牛市期间,由于交易频繁、Gas费用高,收入会显著增长;但在熊市或活动低迷期,收入可能急剧下滑。相关文章中提到,像Solana、Tron等链虽然在费用上表现较好,但其收入结构是否健康、能否长期覆盖网络成本,仍需进一步观察。

最后,新公链如Monad虽然刚上线就实现11万美元的收入,但能否持续增长并挑战现有格局,取决于其技术落地、生态发展和用户留存。目前看,公链赛道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头部效应明显,后来者除非有显著的技术或模式突破,否则很难改变市场格局。

总的来说,公链的收入数据是衡量其生态活跃度的重要指标,但不能简单等同于盈利能力或成功。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收入的可持续性,同时维持去中心化、安全与效率的平衡。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2025-11-27 17:19
2025-11-27 20:00
2025-11-27 15:49
2025-11-28 08:34
纠错/举报
提交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