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美国人尝试用矿机为家庭供暖,能成气候吗?

2025-11-19 16:18
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企业家们试图将加密货币挖矿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
原文标题:Americans are heating their homes with bitcoin this winter
原文作者:Kevin Williams,CNBC
原文编译:AididiaoJP,Foresight News


摘要


· 企业家们纷纷投入实践,试图将加密货币挖矿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


· 数字资产经纪公司 K33 的分析显示:比特币挖矿每年产生的余热足以满足芬兰全国供暖需求,但这些热量大多直接排入大气。


· 这一现状催生了新型产品——比如售价 900 美元的空间加热器,同时还能兼作比特币矿机。不过质疑者指出,这种新兴的加密货币供暖市场在提供暖和控制能源成本方面效率低下。


随着寒潮席卷美国,电费开支成为家庭预算的重要考量。虽然大多数美国人仍依赖传统供暖方式(家用燃油、天然气和电暖器),但在某些家庭,加密货币挖矿正成为热源。若按加密货币供暖行业先行者的预测,这种新型供暖方式未来将在千家万户普及。



基本原理在于:加密货币挖矿产生大量热量,其中绝大多数最终以废气形式排出。K33 公司数据显示,比特币矿业每年产生约 100 太瓦时(TWh)余热,足以满足芬兰全国供暖需求。在这个高耗能产业中,这种能源浪费现象正推动创业者探索废热利用新途径,特别是在冬季将余热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


今年寒潮期间,《纽约时报》实测了 HeatTrio 这款产品,既是 900 美元的空间加热器,也是比特币矿机。也有用户通过家庭加密货币矿机产生的热量为整栋住宅供暖。


达拉斯可持续比特币挖矿公司 Bitford Digital 首席执行官吉尔·福特表示:「我见过比特币矿机在阁楼安静运行,通过住宅通风系统将热量导入室内抵消供暖成本。这种废热利用方案非常巧妙。」她强调:「只要发挥创造力,利用矿机余热正是加密货币矿工成为能源合作伙伴的典型案例。」


虽然这种方案未必能直接节省电费,具体经济效益受当地电价和矿机算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但可能通过挖矿收益覆盖部分供暖成本。


福特算了一笔账:「供暖成本与传统方式相当,但额外收获是同步获得比特币收益。」


即便使用老旧矿机也能满足需求。个体矿工可通过加入矿池共享算力,按比例获得稳定收益,从而改变成本效益方程式。


正在构建算力共享市场的 Argentum AI 创始人安德鲁·索布科分析:「利用加密挖矿或 GPU 运算为住宅供暖的理论很巧妙,因为几乎所有计算能耗最终都转化为热能。」但他补充说明,这种模式在大型场景中更具可行性,特别是寒冷地区的数据中心等高密度建筑,工业级余热回收在这里真正展现潜力。


实施关键在于空间匹配,热能无法通过交通工具输送,必须将计算设备部署在需要热源的场所,从工业园到住宅区都是潜在应用场景。


索布科透露:「我们正与合作伙伴将计算热导入建筑供暖系统乃至农业温室。这些场景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他形象地比喻:「不是搬运热量,而是让计算发生在需要热能的地方。」


质疑声浪:为何加密货币供暖难成气候


反对者同样不乏其人。


罗切斯特大学西蒙商学院临床副教授德里克·莫尔认为,加密货币并非家庭供暖的未来,即便工业级应用也存在缺陷。


据他分析,比特币挖矿已高度专业化,家用电脑乃至家用电脑网络几乎不可能成功挖出区块,因为专业矿场采用特制芯片,算力远超家用设备。


「十年前家庭比特币挖矿或许还能小有收获,如今早已时过境迁,」莫尔直言。


他剖析市面产品:「所谓的比特币加热装置本质是普通电暖器,用居民电价供暖根本谈不上高效。」他强调核心矛盾:「虽然比特币挖矿产热可观,但要将这些热量用于家庭,最终消耗的仍是用户自家电能。」


莫尔还算了笔经济账:计算机持续运行确实产热,但成功挖矿的概率微乎其微。


「这本质上是个伪命题,利用大众对比特币余热和挖矿收益的认知,制造个人也能从中获利的假象,」他总结道。



曙光微现:分布式矿机的潜力


不过专家指出,随着即插即用型独立矿机普及,这种模式可能在更多场景展现可行性。至少基于「挖矿必然产热」的特性,其双轨效益值得深入研究。


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拉尔夫·洛能源研究所执行所长尼基·莫里斯阐释:「关键在于余热捕获利用,无论是家庭供暖、热水制备甚至游泳池加热,都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她指出加密货币供暖尚处萌芽阶段,公众认知存在盲区。「这正是研究价值所在。我校正携手行业伙伴,共同构建技术体系与商业应用模型。」


莫里斯特别强调加密货币的独特优势:「挖矿产出可交易数字资产,这相当于为电力消耗创造了新收益渠道。」她以电动车充电桩类比:「设想公寓楼的挖矿装置同时产出数字货币与可用热能,这将为分布式能源创新打开新窗口。」


尽管仍需攻克效率优化、多能互补、政策监管等难题,但莫里斯预言:「随着技术演进,加密货币供暖不仅是新奇概念,更预示着数字世界与物理能源系统加速融合的未来图景。」


实践出真知:爱达荷州的供暖实验


加密货币供暖的未来正在爱达荷州查利斯镇悄然成型。凯德·彼得森的 Softwarm 公司通过比特币余热抵御严冬。


当地多家商铺正试用 Softwarm 矿机进行挖矿供暖。TC 汽车卡车房车清洗店原本每日花费 25 美元加热洗车间融雪烧水,店主反馈:「传统加热器纯消耗能源,现在比特币矿机产生的收益超过运行成本。」某工业混凝土公司更用矿机余热为 2500 加仑水箱供暖,每月节省千美元开支。


彼得森用比特币矿机为自家供暖已持续两年半,他坚信热能将驱动未来:「不久的将来,人们买到的热水器会配备数据接口,比特币将成为日常热源。」


原文链接


点击了解律动BlockBeats 在招岗位


欢迎加入律动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订阅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账号: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AI 解读
加密货币挖矿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再利用是一个在能源效率与成本效益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创新尝试。从技术角度看,计算设备运行时几乎所有的电能最终转化为热能,这是物理规律决定的。将这部分废热用于家庭供暖或工业加热,理论上可以提升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尤其在高纬度或寒冷地区,这种协同效应更为明显。

然而,实际落地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经济可行性的问题。家庭矿机的算力在当今专业矿场主导的挖矿生态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个体用户通过矿机供暖的收益可能难以覆盖设备成本和电费支出。即便加入矿池获得稳定收益,也需要考虑比特币价格波动、挖矿难度调整和电力费率等变量。反对观点认为,这类设备本质上是高耗能的电暖器,只是附加了低概率的挖矿收益功能。

其次是技术匹配的复杂性。热能无法长距离传输,必须就近利用,这意味着计算设备需直接部署在需要供暖的场所。家庭环境中的散热管理、噪音控制和设备维护都是实际问题。相比之下,工业级应用——如数据中心与区域供暖系统的结合——更具潜力,因为规模效应能够摊薄成本,且热输出更稳定可控。

从行业演进来看,挖矿行业已高度专业化和集中化,头部矿企主导算力市场。但分布式矿机在特定场景下仍可能找到 niche 市场,例如离网能源、余热回收系统或多能互补微电网。部分新兴项目(如 Marathon Digital 在芬兰的试点)正在探索将矿机作为热源集成到区域供暖基础设施中,这类尝试值得关注,但其长期可持续性仍需验证。

总体而言,加密货币供暖的概念反映了数字资产与物理世界能源系统融合的一种探索方向。它并非家庭供暖的普适解决方案,但在局部场景和特定条件下可能成为能源利用的创新补充形式。未来的发展将取决于技术效率的提升、能源价格的变动以及监管政策的导向。
展开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纠错/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