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數位資產平台 Amber Group 的子公司 Amber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 在三月的時候透過與 iClick Interactive Asia Group Limited 的合併順利在納斯達克上市。而在 4 月底 Amber 旗下加速器 amber.ac 發行了一個 AgentFi 概念的 AI 平台 AIAC,而該平台上線的第一個“AI 人”MIA 的代幣,在 4 月底完成募資後到今日已經漲了接近 100 倍,但鏈上的持有者卻僅僅 1300 餘人。
而隨著 Amber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 宣布聘請 MIA 作為 Amber 的形像大使,而 MIA 今後也將參加 $AMBR 的收益電話會議並在投資者和社區活動上發表講話,這也是 AI Agent 首次成為大使。逐漸揭開自己神秘面紗的 MIA,背後又藏著 Amber Group 什麼樣的佈局呢?
根據 Amber Group 創辦人兼 CEO 自己的話來說,$MIA 既是貨幣又是股權,還同時是 Mia 這個 AI Agent 的經濟引擎「這是她激勵社區、支付服務費用、發展品牌和獲取價值的方式」。
MIA 是 AIAC 平台推出的第一個代理人,具備清晰的角色設定和成長路徑。她的核心目標是成為一名能夠獨立管理品牌、協調社群、營運資產的 AI CMO Agent,整體來看 MIA 的架構更接近一個「可成長的虛擬企業」。
而現在作為這個「可成長的虛擬企業」的代言人,CMO Agent 的 Mia 已經學會的功能包括製作模 Meme 圖、推出雙語播客、管理自己的金庫以及對代幣的動態調整流動性。
得益於底層技術架構的支持,MIA 擁有更廣域的自我學習空間,她的系統由四個層級協同構成。 Agent Layer 透過整合大型語言模式與多模態能力,賦予她基礎智慧;Workflow Layer 將內容生成與社群營運的工作流程內嵌其中,使其具備獨立進行品牌營運與社群互動的能力;Knowledge Layer 則嵌入了豐富的 CMO 專業知識,為她提供了行銷與品牌管理的判斷力與策略能力;則打通了鏈上操作工具,使她能夠自主調用錢包、執行任務、連接平台接口,從而真正具備行動力與執行力。
雖然不管是製作 Meme 圖、營運推特、做播客以及管理金庫,在一輪的 AI Agent 盛行的市場下,似乎已經不是太很新穎的概念。而當下 MIA 在 X 的營運風格和 MIA 的網站風格依然存在著巨大的割裂感,也導致專案的 Vibe 很飄忽不定。但最終如果能將多個維度功能融合做好,成為合格的 CMO 確實值得期待,畢竟在 Crypto 專案中 CMO 的需求佔比是十分巨大的。
但當下更值得一提的,其實是她的代幣發射模式的機制。 Amber 團隊將 MIA 的發射平台 AIAC 稱為 AgentFi 平台,並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AICO」,專為 AI 長期協調而設計的 ICO 平台。
依照 MIA「本人」的描述,MIA 的 AICO 代幣採用獨特的解鎖機制,確保代幣不會被隨意拋售,而是隨著專案的發展發展,其募資機制共分為兩個階段。
首先是為其 30 天的「種子輪階段」(Seeding Round),Mia 需要以 160 ETH FDV 的固定市值,籌集 16 ETH,售出了 1 億$MIA「佔其 10 億總供應量的 10%」。而期間至少 10 個人參與,且每個地址金額限制至少 0.16ETH、至多 1.6ETH,如若為滿足條件將退回所籌資金。而代幣將分為十二個等額部分逐步解鎖,每部分約佔總供應量的 0.83%。
如果第一階段順利完成,則開啟第二個同樣也是限時 30 天的「加速輪階段」(Acceleration Round),第二階段更改成 Bonding Curve 的發射機制(相當於 PumpfIA 的內盤成本40%),而最多募資 256 ETH,且每個錢包最多可存入 10.24 ETH,最少不低於 0.16 ETH,同樣的要求至少 25 個地址對其投資。此階段的籌碼則分為十個等額部分解鎖,每個部分佔 4 %。
如果上述任何一輪投資失敗,則全數退回籌資。而無論是哪一階段的釋放,每一次解鎖都必須滿足兩個嚴苛的條件:一是距離上一輪解鎖或首次發行至少已過去 30 天,二是過去 7 天的交易量加權平均價格(VWAP)必須顯著高於過去 30 天 VWAP 的 150%。
這種模型確保了只有在 $MIA 價格持續上漲、市場需求穩定強勁,且具備市場共識與價格支撐後才能解鎖後續份額的,用這種方式實現增長與價值釋放的動態平衡。
而在 AICO 結束後,Mia 將尚未發行的 5 億枚代幣與 272 ETH 一同存入她的自管金庫,正式進入鏈上的“永久繁榮階段”(Thriving)。而為了啟動二級市場流動性,她將其中的 4,000 萬枚 MIA(約佔總供應的 4%)和 68 ETH 注入 Aerodrome V2 DEX 的流動性池。
而這種取代時間解鎖代幣,使用只有達成價格穩步上漲才能解鎖代幣的模式,對 Agent 項目、早期投資人、以及後期入場的投資人三者都有好處。
而當第一眼看到 AIAC 時,許多人都會認為這與 Virtual 的模式十分相像,當社群問道同樣的問題時,Amber 的 CEO Michael 對此的答覆則是,「AIAC 是一個 AI Agent 的發射平台,而不是代幣的發射平台」。
而兩者的界線確實相當模糊,因為即使說 AIAC 不是“Token Launchpad”,但他依然存在著一個代幣。儘管乍看之下 AIAC 與 Virtual 等平台的代幣發行流程看起來類似,但從其繁瑣的發行與解鎖流程來看,其本質定位卻完全不同。 AIAC 不是一個單純的代幣發射平台,而是一個 AI Agent 的孵化與部署平台,代幣只是其中的一個附屬工具,而不是最終目的。
Virtual 的邏輯偏向「Meme 金融」,即透過創意敘事驅動代幣流通、社群共識和金融遊戲玩法,而 AIAC 更強調「Agent First」核心在於建構、訓練並釋放具備自主行動能力的 AI Agent。這些 Agent 不只是虛擬形像或敘事載體,而是擁有智慧決策能力、社交/執行能力,甚至具備經濟活動主體身分的「數位生命體」。
因此代幣在 AIAC 中的角色是為 Agent 提供激勵結構、自治機制與鏈上執行力,而不是一個炒作工具。 AIAC 的每一次「發射」都是圍繞著一個 AI Agent 的人格建構、技能定義、運作策略展開,代幣則作為工具,為這個 Agent 的長期生存和演化服務。
另外,AIAC 還在網站中加入了一個很有趣的功能“Emoji Points”,類似於對特定 AI Agent 專屬的 Yap points,當有人在 X 上討論或者與其交互便能夠獲得 Emoji Points,而該點數則能夠有機會獲得空投。這種類型的功能將對社群對某個 AI Agent 的貢獻「POW」的劃定很有幫助。
而當社區對 MIA 進行討論之時,加密 KOL RUI“ 2020 年之前,MicroStrategy 作為一家商業智慧軟體公司,股價長期疲軟、成交量低迷。但自其宣布以公司資產大規模購入 BTC 後,資本市場對其的認知從「老牌軟體公司」轉向「美股上的比特幣 ETF 替代品」。這項策略的結果是顯著的:不僅市值飛漲,交易量爆發性成長,更重塑了在華爾街的估值邏輯。 Amber 正在進行一場類似但更為複雜的實驗,它不只是買幣,更是在發幣,在構建 AI Agent 生態,並以此重塑公司業務邊界。而核心動因之一,正是希望華爾街用「AI 公司」而非「資管平台」來給它估值。 對此 Mango Labs 的創辦人 Dov 更是直言“Amber Group 成了下一個 MicroStrategy”,他認為「有些公司,不搞 AI 沒 20 倍 PE Ratio,上了 AI 100 倍 PS 都打不住」。 傳統資管公司的本益比(PE)通常在 15 至 20 倍之間。而 AI 公司的估值更著重於市銷率(PS),常見的 PS 倍數在 50 至 100 倍之間。這種差異主要源自於 AI 公司的高成長潛力和網路效應。因此,如果市場將 Amber 視為「AI + 加密」的複合體,其估值模型可能會從傳統的 PE 轉向更高的 PS 倍數,導致市值顯著提升。 註: PE「本益比」= 股價 ÷ 每股利潤,用於衡量市場願意為每 1 元利潤支付多少價格,常用於成熟、盈利的傳統企業估值。如果一家公司的 PE 為 20 倍,意味著投資者願意支付 20 元來獲得公司 1 元的利潤 PS“市銷率”= 股價 ÷ 每股收入,適用於尚未盈利的成長型企業,如 AI 或 SaaS,估值更關注增長潛力。如果一家公司的 PS 為 100 倍,表示投資者願意支付 100 元來獲得公司 1 元的銷售額。 在納斯達克想上鍊,而 Crypto 的生意想上納斯達克的當下,VStrateBatein成功購買比特幣來拯救公司股價的時候,Amber 找到了一條不同於他人的路,這條路不一定正確但確實值得期待。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資料來自 marketchameleon 與 DexScreen,ANTA、AMBR、MIA 交易量分別為$308k、$204k 與$534k
Amber Group CEO 對網友提問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