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掃碼下載APP

燦谷,一家被低估的東方微策略

2025-08-08 11:00
閱讀本文需 15 分鐘
微策略這麼多,如何辨識「說故事」還是「真有料」?


燦谷(NYSE:CANG),這是一家被低估的「東方微策略」。


這一輪「微策略(MicroStrategy)化」席捲了資本市場:把比特幣裝進資產負債表、配合「長期主義+資本工具」的敘事,的確能換來定價溢價。但劇本太好抄,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只講不做」的模仿者——公告裡口號先行,真實持倉卻語焉不詳,更談不上系統披露與資金閉環:既無清晰的再融資與風控安排,也缺乏可核驗的數據節律。


結果就是「說故事的公司越來越多,能把資產負債表做厚做穩的卻很少」。


如何識別「說故事」或「真有料」,在筆者看來,值得投資的「微策略式」公司,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把長期持有寫進公司治理、利用資本市場工具(如增發/可轉債等)做有紀律的擴張表,高頻、可提的財報現金只有這三者同頻共振,故事性溢價才會沉澱為穿越週期的資產負債表,而不是行情一退就坍塌的泡影。


而燦谷,完美的踩在了這些點上。


回看燦谷的「蛻變」路徑


如果把時間線拉直,你會發現這不是一場「追漲式買幣」的表演,而是一步一腳印有規劃的企業化轉身完美樣本。先剝離、再並表,先把產能站穩,再用月度揭露把持倉節律固定下來,最後以治理換檔鞏固協同。


2024 年 11 月 6 日,燦谷先公告、後完成對 32 EH/s 在架礦機的現金收購(賣方為比特大陸關聯實體),並同時披露將透過發行股票收購額外 18 EH/s 的在架礦機(即後來 2025-06-255-06-25-06)這是其進入加密挖礦業務的起點。那個月,燦谷產出了 363.9 枚 BTC,12 月則產出了 569.9 BTC,都未出售,這標誌著燦谷最早的「微策略式囤 BTC」的形態。


到了 2025 年,治理是燦谷的另一條主線。


最重要的動作之一是 5 月 27 日,公司將大陸存量業務整體處置,出售給了 Ursalpha Digital Limited,現金對價約 3.5194 億美元,主動把舊模式的營收與新戰略的風險隔關離開來,將歷史包袱在身後。自此資本與揭露口徑全部對齊到「比特幣挖礦 + BTC 資產管理」的主軸上。


擴錶不是靠「買現貨講故事」,而是直接把「在架礦機」並進來。於是緊接著 6 月 27 日,燦谷以股權結算方式完成加密礦機資產交割,一次性並表 18 EH/s 的算力,對價是發行 1.46670925 億股 A 類普通股給賣方;其中 Golden TechGen Limited(GT)成為重要股東,持股約 19.85%,賣方合計約 41.38%。這樁「用股換產能」的交易有兩個關鍵訊號:其一,機器大多位於美國等多國資料中心,交割即在產,減少了「買設備—上電—爬坡」的時間損耗;其二,產能並表立刻成為資產負債表的硬底座,為後續的月度披露與庫存策略提供了可持續的「內生 BTC」來源。



產能到位之後,運作節律也馬上體現出來。 7 月揭露顯示,燦谷的部署算力已達到 50 EH/s,當月平均運作算力 40.91 EH/s,帶來 650.5 枚 BTC 的月產出,季增 45%;期末庫存則增至 4,529.7 枚。這組數據的意義,不只是「跑得快」,更在於披露的口徑與頻率:公司按「產出/部署/月均/庫存」四條線同步更新,把「產能—產出—庫存」的閉環攤在陽光下,給投資者一張可以「按月對錶」的運營面板。管理階層也明確指出目前「不打算出售」持有的比特幣,HODL 的態度與節律被放進了對外口徑。


治理層面的換檔,與產能、揭露同頻推進。 7 月 23 日,公司宣布完成二級股權交易與董事會重組:Antalpha 創辦人 Moore Xin Jin 出任董事長,Paul Yu 任 CEO,Michael Zhang 任 CFO,Simon Tang 任 CIO 等。一方面,控制權結構與管理班子一次性拉齊,為「產能側—資本側—電力側」的協同留下充足的組織縱深;另一方面,與包括比特大陸、Antalpha 在內的重要行業參與者達成戰略合作,這意味著燦谷在礦機供給、資產管理乃至能源投資上,擁有更大的產業協同空間與議價能力。對一家走「資產驅動」路線的公司而言,這樣的產業資本聯盟,等於把外部不確定性轉成了可調度的內部資源。


燦谷公司宣布完成二次收購併任命新的管理團隊


定價錯位,為什麼燦谷被低估了?


我們先看「囤幣美股」的開山鼻祖微策略本身:事實上,微策略最大的競爭力在於其強大的資本手段,能在市場上融到錢,但其自有產能的能力幾乎沒有,如果你問身邊知道微策略的人,絕大多數都不知道微策略的主業。而燦谷的優點是自有產能和內生引擎,也就是持續不斷的礦機挖礦,降低了單純依賴融資擴表的敏感度。


用更直觀的溢價數據來看,目前持有 628,791 BTC,對應 mNAV≈1.68x;換句話說,市場在比特幣淨值之上,還願意給它再抬一個 68% 的溢價,用來定價其融資能力與“長期囤幣”的可持續性。


把同一組標尺移到燦谷身上。到 2025 年 7 月,燦谷的月度揭露顯示:庫存 4,529.7 枚 BTC、當月產出 650.5 枚、部署算力 50 EH/s、月均運作算力 40.91 EH/s,公司口徑明確「目前不打算出售」。以 8 月 6 日比特幣約 $114,165 的價格粗算,燦谷持幣市值約 $5.17 億;而其官網披露的市值約 $8.33 億、股價約 $4.70–$4.73。這意味著燦谷的「BTC 覆蓋溢價」只有 ~1.61x($8.33B/$5.17B),與 MSTR 的 ~1.68x 接近,更不要提目前大多數「微策略式」公司的溢價率都在 3-10 倍之間。


而與但與 MSTR 不同的是-燦谷也自備 50 EH/s 的算力引擎。同樣的「持幣溢價」,卻疊加了「產能在手」的內生現金流,這就是「被低估」的第一重證據。


再對比日本的 Metaplanet,它享受到了日本的稅制與投資者結構紅利,但卻沒有美股市場更深的流動性,在某種程度上有更大的機構做空危機可能性;而燦谷走的是美股路徑,披露頻率更高、流動性更深,加上算力並表,資本參與的門檻。


至於對比傳統「純礦企」,燦谷的優勢就更多了。我們都知道,礦企本身就很賺錢,這也是為什麼上一次加密企業 IPO 潮,就是礦企集體 IPO。



但幾輪週期過去,傳統礦商的模式多仍停留在「挖—賣—再擴產」,對幣價的被動暴露更高;而燦谷則以公開的 HODL政策,疊加「股權結算擴產」的資本動作,把自己從「賣礦產現金流」的範式,推進到「以 BTC 強化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業者,正向螺旋將會更健康。


同樣再看直觀的數據,把燦谷的市值對上它的算力,得到一個「市值 / EH/s」的粗略估計指標:以 $8.33 億 對 50 EH/s,大約 $1,665 萬/ EH/s;若用月均 1300 萬用月均 400,000 萬用月均 13000,000,000 美元。將這兩組數與北美兩家龍頭對照:Riot 7 月底部署 35.5 EH/s、市值約 $41–42 億,對應 $1.06–1.16 億/ EH/s;Marathon 市值約 $57–59 億,近幾季“energized hashrate”多在 ~54 E/1696969696 月。同一條賽道、同一口徑,燦谷的單位算力定價只有龍頭的約 1/5–1/7,屬於被低估的範圍。


此外,再看礦機佇列與效率。燦谷在年報與資訊稿裡給出過效率口徑:平均機隊能效約 21.6 J/TH,Q4/2024 的單位算力產出一度做到 17.81 BTC / EH/s,且機群約九成是比特大陸水冷機型;這意味著在同等電價下,它的「電轉幣」效率並不處於劣勢。把「能源效率」與「地理分散」(美國、東非、阿曼、巴拉圭等站點)疊加,燦谷在用電成本曲線上有足夠空間進一步下探單位 BTC 全成本,這會在熊市拉開與同業的差距。



燦谷的下一步


真正支撐估值的,不是換一個熱詞,而是把資產負債表做「厚」做「穩做」。


從這個「第一原理」回看燦谷,它把比特幣當作公司層面的類戰略儲備來經營:管理層在公開口徑中明確“不打算出售”,它按月披露產能、產出與庫存的節律,把 HODL 從一種態度,寫成可配合市場反復核驗的製度。


長期主義的關鍵,不在於喊多久,而是讓市場能按月對錶——投資者每次打開披露,看到的不只是價格的波動,而是庫存的遞增、產能的穩步運轉,以及治理結構在為這一切兜底。這種「把不確定性交給流程、把確定性寫進報表」的方式,才是穿越週期的根本。


礦業有一個樸素的鐵律:電價是一號變數。誰能在更廣的地域、以更長期穩定的方式鎖定低電價與再生能源,誰就能在熊市把單位 BTC 的「全成本」打到更低的分位。燦谷的新董事會與管理階層,本身就帶著礦機、金融與能源投資的複合背景,這意味著它有能力把「電價—產能—持股—融資」做成閉環。


燦谷的下一步,或許是繼續在決定上限的「電力側」縱深上繼續做出調整。在北美對接長協電力與需求響應,在中東承接富餘能源與綠電指標,在南美、東非等地尋找成本窪地與靈活電力結構,同時依託在算力和能源運營方面的專長,逐步向為 AI 企業提供 HPC 算力基建服務,開闢企業第二增長曲線;前端是算力部署,後端是資產負債表的穩定性


不過能礦一體化不是追求一次到位,而是以專案群集的方式逐步下沉,把「低電價 + 高開機率 + 可複製的運維」變成可擴張的組織能力。熊市裡,這決定抗壓半徑;多頭市場裡,決定擴表速度與融資議價力。


說到這我們或許就都能發現了,燦谷真正要講的,從來不是「追漲買幣」的故事,而是「利用自有產能,把 BTC 變成資產負債表底座」的故事:礦機帶來內生 BTC 現金流,揭露制度提供可驗證的信任,HODL 把長期的信任,公司級規則。


而這,正是燦谷兌現自己「東方 MicroStrategy」正統敘事的路徑。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

举报 糾錯/舉報
本平台現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協議,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帳戶, 可以登錄 後發表評論
選擇文庫
新增文庫
取消
完成
新增文庫
僅自己可見
公開
保存
糾錯/舉報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