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複盤聯準會降息週期,比特幣、股市、黃金將何去何從? 》
原文作者:David,深潮 TechFlow
「先休息,等聯準會決議後再操作」,這幾天,投資社群中不乏觀望的情緒。
北京時間 9 月 18 日凌晨 2 點,聯準會將公佈最新利率決議。自去年 9 月降息以來,這已經是第 5 次議息會議了。市場預期會再降 25 個基點,從目前的 4.5% 降到 4.25%。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在等待降息週期的開始。現在,我們已經走在降息的半路上。
為什麼大家都在等這隻靴子落地? 因為歷史告訴我們,聯準會走進降息通道後,各類資產往往會迎來一輪起飛行情。
那麼這次降息,比特幣會走向何方?股市、黃金又會如何表現?
複盤聯準會過去 30 年的降息週期,或許我們可以從歷史資料中找到答案。
歷史上,Fed降息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動作。
有時候,降息是經濟的強心針,市場應聲大漲;但有時候降息反而是暴風雨的前奏,意味著更大的危機即將到來,資產價格不一定應聲上漲。
1995 年,預防式降息。
當時的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面臨一個「幸福的煩惱」:經濟成長穩健,但有過熱跡象。於是他選擇「預防性降息」,從 6% 降到 5.25%,總共只降了 75 個基點。
結果呢?美股開啟了網路時代最輝煌的 5 年牛市,那斯達克指數在接下來的 5 年漲了 5 倍。堪稱教科書般的軟著陸。
2007 年,紓困式降息。
正如電影《大空頭》中所描繪的那樣,當時次貸危機的趨勢已出現,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風暴的規模。當年 9 月,聯準會從 5.25% 開始降息時,市場仍在狂歡,標普 500 指數剛創下歷史新高。
但隨後的劇本大家都知道了:雷曼兄弟倒閉,全球金融海嘯,美聯儲不得不在 15 個月內把利率從 5.25% 降到 0.25%,降幅達 500 個基點,這場來得太晚的救援,還是沒能阻止經濟陷入大衰退以來最嚴重的蕭條。
2020 年,恐慌式降息。
沒人能預料的「黑天鵝」新冠來襲,3 月 3 日和 3 月 15 日聯準會兩次緊急降息,10 天內從 1.75% 直接降到 0.25%。同時開啟「無限量化寬鬆」,資產負債表從 4 兆美元膨脹到 9 兆美元。
這種前所未有的放水力度,造就了金融史上最魔幻的一幕:實體經濟停擺,金融資產卻在狂歡。比特幣從 2020 年 3 月的 3,800 美元,漲到 2021 年 11 月的 69,000 美元,漲幅超過 17 倍。
回顧這三種降息模式,你也能看到三種結果類似、但過程不相同的資產變化:
· 預防式降息:小幅降息,經濟軟著陸,資產穩定上漲
· 恐慌式降息:緊急降息,極端波動,資產 V 型反轉
那麼 2025 年,那麼我們站在哪個劇本的開頭?
從資料上看,現在更像 1995 年的預防式降息。失業率 4.1%,不算高;GDP 還在成長,沒有衰退;通膨從 2022 年 9% 的高峰迴落到 3% 左右。
但也有幾個讓人不安的細節值得注意:
首先,這次降息時股市已經在歷史高位,標普 500 今年已漲超過 20%。
歷史上看,1995 年降息時股市剛從低谷恢復;而 2007 年降息時股市在高位,隨後就崩了。其次,美國政府債務佔 GDP 比例達 123%,遠超過 2007 年的 64%,也限制了政府財政刺激的空間。
但無論是哪種降息模式,有一點是確定的:流動性的閘門即將打開。
這次,當聯準會再次打開水龍頭,加密市場會發生什麼事?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理解上一輪降息週期中,加密市場到底經歷了什麼。
2019 年到 2020 年,當市值只有 2000 億美元的市場,突然迎來萬億流動性時,整個資產上漲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 2019 年降息週期:雷聲大雨點小
當年 7 月 31 日,聯準會十年來首次降息。對於當時的加密市場來說,這本該是個重大利好。
有趣的是,比特幣似乎提前得到了訊息。 6 月底,比特幣從 9,000 美元開始上漲,到 7 月中旬已經觸及 13,000 美元。市場都在賭降息會帶來新一輪牛市。
但降息真的來了之後,走勢讓人意外。 7 月 31 日降息當天,比特幣在 12,000 美元附近震盪,隨後不漲反跌。 8 月跌破 1 萬美元,到 12 月已經回落到 7,000 美元附近。
為什麼會這樣?回頭看,可能有幾個原因。
首先,75 個基點的降息幅度相對溫和,流動性釋放有限。其次,當時加密市場剛從 2018 年熊市走出來,投資人信心不足。
最重要的是,傳統機構仍在觀望,這輪降息的資金主要流向了股市,標普 500 在同期漲了近 10%。
· 2020 年降息週期:312 慘案後的超級過山車
3 月的第一周,市場已經嗅到了危機的味道。 3 月 3 日聯準會緊急降息 50 個基點,比特幣不但沒漲,反而從 8,800 美元跌到 8,400 美元。市場的邏輯是:緊急降息=經濟有大問題=先跑為敬。
接下來的一週是加密市場最黑暗的時刻。 3 月 12 日,比特幣從 8,000 美元直接崩到 3,800 美元,24 小時跌幅超過 50%。以太坊更慘,從 240 美元跌到 90 美元。
經典的「312」慘案,成了加密市場的集體創傷記憶。
這天的暴跌其實是全球流動性危機的一部分。疫情恐慌下,所有資產都在拋售──股市熔斷、黃金下跌、美債都在跌。投資人瘋狂賣出一切換取現金,即使是「數位黃金」比特幣也不能倖免。
更要命的是,加密市場的高槓桿放大了跌幅。 BitMEX 等衍生性商品交易所上,大量 100 倍槓桿的多單被爆倉,連環清算像雪崩一樣。幾個小時內,全網爆倉金額超過 30 億美元。
但就在所有人都覺得要歸零的時候,轉折來了。
3 月 15 日,聯準會宣布降息至 0-0.25%,同時啟動 7,000 億美元量化寬鬆(QE)。 3 月 23 日,聯準會更是祭出「無限 QE」大招。比特幣在 3,800 美元築底後,開始了史詩級反彈:
· 2020 年 3 月 13 日:3,800 美元(低點)
· 2020 年 5 月:10,000 美元 (2020 160%> 16020p.月:13,000 美元 (7 個月漲 240%)
· 2020 年 12 月:29,000 美元 (9 個月漲 660%)
· 2021 年 4 月:64,000 美元 (13 個月漲 1501%)
20p. (20 個月漲 1715%)不只是比特幣,整個加密市場都在狂歡。以太幣從 90 美元最高漲到 4,800 美元,漲了 53 倍。很多 DeFi 代幣漲了數百倍。加密市場總市值從 2020 年 3 月的 1,500 億美元,膨脹到 2021 年 11 月的 3 兆美元。
對比 2019 年和 2020 年,同樣是降息,為什麼市場反應天差地別?
回頭看,答案非常簡單:降息力度決定了資金規模。
2020 年直接降到零,還加上無限 QE,相當於開閘放水。聯準會資產負債表從 4 兆美元擴張到 9 兆美元,市場上突然多出來 5 兆美元流動性。
即使只有 1% 流入加密市場,也是 500 億美元。這相當於 2020 年初整個加密市場總市值的三分之一。
此外,2020 年的玩家們也經歷了從極度恐慌到極度貪婪的心態轉變。 3 月所有人都在拋售一切資產換現金,到了年底,所有人都在藉錢買資產。這種情緒的劇烈波動,放大了價格的漲跌幅。
更重要的是,機構也進場了。
MicroStrategy 在 2020 年 8 月開始買入比特幣,累計購買超過 10 萬枚。特斯拉在 2021 年 2 月宣布購買 15 億美元比特幣。灰階比特幣信託(GBTC)的持股從 2,020 年初的 20 萬枚成長到年底的 65 萬枚。
這些機構的買入不僅帶來了真金白銀,更重要的是帶來了背書效應。
· 2025,歷史重演?
從降息幅度看,9 月 17 日市場預期會降 25 個基點,這只是開始。 如果按照目前的經濟數據推演,整個降息週期(未來 12-18 個月)可能累積降息 100-150 個基點,最終利率可能會降到 3.0-3.5% 左右。這個幅度介於 2019 年 (75 個基點)和 2020 年(降到零)之間。
從市場位置看,比特幣已經在 11.5 萬美元的歷史高點附近,不像 2020 年 3 月那樣有巨大的上漲空間。但另一方面,也不像 2019 年那樣剛從熊市走出來,市場信心相對充足。
從機構參與度來看,比特幣 ETF 的核准是個分水嶺。 2020 年機構是試探性買入,現在有了標準化的投資工具。但機構也變聰明了,不會像 2020-2021 年那樣 FOMO 追高。
或許,2024-2025 年我們會看到第三種劇本,既不是 2019 年的平淡,也不是 2020 年的瘋狂,而是一種「理性繁榮」。比特幣可能不會再有 17 倍的漲幅,但隨著流動性閘門打開穩定上漲則是更讓人信服的邏輯。
關鍵也要看其他資產的表現。如果股市、黃金都在漲,資金就會分流。
降息週期不僅影響加密市場,傳統資產的表現同樣值得關注。
對加密投資人而言,理解這些資產的歷史表現模式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既是資金來源,也是競爭對手。
根據 BMO 的研究數據 ,我們可以看到過去 40 多年降息週期中標普 500的詳細表現:
歷史表明,標普 500 指數在美聯儲首次或重啟降息後的 12 至 24 個月內,大多都會出現正回報。
有趣的是,上表如果剔除科技泡沫 (2001) 和金融危機 (2007) 這兩次「黑天鵝」,標普 500 在降息前後的平均回報會更高。
這正好說明了問題,美股標普 500 的平均回報只是一個參考,降息後的股市實際表現,完全取決於降息的原因。如果是類似 1995 年的預防性降息,市場表現皆大歡喜;如果是救火式降息(如 2007 年的金融危機),股市也是先跌後漲,過程極其痛苦。
如果進一步看個股和板塊結構,Ned Davis Research 的研究顯示美股中的防禦性板塊在歷次降息中的表現會更好:
1.在經濟體位相對強勁、聯準會重啟等股本板僅實施一節規模和低經濟週期中。
2.但在經濟相對疲軟、需要進行四次或更多次大幅降息的周期中,投資者更傾向防禦性板塊,醫療保健和必需消費品板塊的中位數回報率最高,分別達到 20.3% 和 19.9%。而大家期待的科技股,只有可憐的 1.6%。
此外,根據野村證券的研究 ,降息 50 個基點後的三個月,標普 500 基本沒變化,但小盤股羅素 2000 指數平均上漲 5.6%。
這也符合邏輯。小公司對利率更敏感,它們貸款成本高,降息的邊際改善更大。而小型股往往代表「風險偏好」當它們開始跑贏大盤時,說明市場情緒正在轉向樂觀。
回到現在,2024 年 9 月降息以來:
·+標準納斯達克:從 17,000 點漲到 22,000 點(+30%)
對比歷史數據,目前 16% 的年化漲幅已經超過了歷次美聯儲降息後 11% 的平均值。而更重要的訊號是納斯達克的漲幅幾乎是標普 500 的兩倍。標普 500 在降息前已經處於歷史高位,這在以往降息週期中比較少見。
債券是降息週期中最「老實」的資產。聯準會降息,債券殖利率下降,債券價格就上漲,幾乎沒有意外。
根據 Bondsavvy 的分析 ,不同降息週期中 10 年期美債收益率的降幅相當穩定:
· 2001-2003 年:降 129 個基點
· 2001-2003 年:降 129 個基點
·2007680 8086p. 2019-2020 年:降 261 個基點(疫情特殊時期)
為什麼 2019-2020 年降幅特別大?因為聯準會不僅降息到零,還搞了「無限 QE」,等於直接下場買債券,人為壓低收益率。這種非常規操作,正常降息週期不會有。
目前週期的進展
依照 2001 年和 2007 年的經驗,10 年美債總降幅現在已經降了 94 個基點,可能還有 35-75 個基點的空間。
換算成價格,如果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再降 50 個基點到 3.5% 左右,持有 10 年期公債的投資人還能獲得約 5% 的資本利得。對債券投資人來說不錯,但對習慣了動輒翻倍的加密玩家,可能會覺得收益較低。
不過,對於風險資產的投資玩家來說,債券更多的起到資金成本的「錨」的作用。如果看到公債殖利率暴跌,而公司債殖利率不降反升,表示市場在尋找安全資產。這時候,比特幣等風險資產會被拋售的可能性更大。
黃金可能是最「懂」聯準會的資產。過去幾十年,幾乎每次降息週期,黃金都沒有讓人失望。
根據 Auronum 的研究 ,最近三次降息週期中黃金的表現:
· 2001 年降息週期:24 個月內上漲 31%
· 2007 年降息週期:24 個月內上漲 31%
· 2007 年降息週期個月內上漲 26%
平均下來,降息後兩年黃金漲幅約 32%。這個回報率不如比特幣刺激,但勝在穩定。三次都是正回報,沒有例外。
· 本輪週期:超預期的表現
一年漲 41%,已經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次降息週期的同期表現。為什麼這麼強?
第一,央行搶購。 2024 年全球央行購買了超過 1,000 噸黃金,創歷史紀錄。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都在增持。因為大家不想把外匯存底都放在美元上,也也就是所謂的「去美元化」。
第二,地緣政治風險。烏克蘭危機和中東衝突也讓世界的局部地區越來越不那麼平,黃金的上漲也越來越多的包含了「戰爭溢價」。
第三,抵銷通膨的預期。當前美國政府債務佔 GDP 比例超過 120%,財政赤字每年 2 兆美元。這些錢從哪裡來?只能印製。黃金是對沖貨幣貶值的傳統工具。當投資者擔心美元的購買力時,黃金就會上漲。這個邏輯比特幣也有,但市場還是比較信任黃金。
過去一年的表現比較:
·黃金:+41%($2,580→$3,640)
· 比特幣:+92%($60,000,000,000)
表面看比特幣完勝。但考慮到市值差異,黃金 15 兆而比特幣為 2.3 兆,黃金 41% 的漲幅實際吸收的資金量更大。但在歷史上,當黃金在降息週期中漲幅超過 35% 後,通常會進入盤整期。原因很簡單——獲利盤需要消化。
2025 年 9 月,我們站在一個有趣的時間點上。
降息週期進行了一年,不快不慢。比特幣 11.5 萬美元,不高不低。市場情緒貪婪但不瘋狂,謹慎但不恐慌。這種中間狀態最難判斷,也最考驗耐心。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降息週期的後半段往往更精彩。 1995 年最後兩次降息後,美股開啟了網路牛市。 2020 年降息半年後,比特幣才真正起飛。
如果歷史押韻,未來 6-12 個月可能是關鍵窗口。
但歷史也告訴我們,每次都有意外。也許這次的意外是 AI 帶來生產力爆發,通膨完全消失,Fed可以無限降息。也許意外是地緣衝突升級,或是新的金融危機。
我們唯一確定的變化本身。
美元主導的貨幣體系在變化,價值儲存的方式在變化,財富轉移的速度在變化。
加密代表的不只是一種投資品類,而是這個變化時代的一個微小縮影。所以,與其糾結比特幣會漲到 15 萬還是 20 萬,不如問自己:
在這個變化的背景下,我準備好了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 yes,那麼恭喜你。降息週期只是開始,真正的大戲還在後頭。
歡迎加入律動 BlockBeats 官方社群:
Telegram 訂閱群:https://t.me/theblockbeats
Telegram 交流群:https://t.me/BlockBeats_App
Twitter 官方帳號:https://twitter.com/BlockBeat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