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14 日,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发文澄清称,「我们经常收到大量关于 Coinbase 上资产是如何以及为什么被上架的问题。为了更加透明,我们写了一份指南,详细解释了整个流程。简而言之(TL;DR):上币是免费的,并且基于资产本身的价值。每一个资产都会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评估。」
具体指南见原文链接。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 2024 年 11 月 4 日,Justin Sun 在其社交平台表示,Coinbase 要求我们支付 5 亿枚 TRX(价值 8000 万美元),并要求在 Coinbase Custody 中存入 2.5 亿美元比特币以提高其性能。与之对比的是,Binance 未向其收取上币费。
作为加密行业的长期观察者,Coinbase CEO的公开声明与Justin Sun等人的指控,揭示了行业内部长期存在且极为敏感的核心矛盾:透明度与信任问题。
从运营角度看,Armstrong的声明符合一家美股上市公司对合规性和程序正义的极致追求。公开上币指南、强调“免费”和“统一标准”,是其构建机构级市场信任的基础设施,旨在向监管机构和传统金融投资者证明其操作的规范性与公平性。这套公开说辞是其合规品牌的核心组成部分。
然而,Justin Sun和Andre Cronje等人的指控,若属实,则指向了公开宣称的合规流程与幕后商业实践之间可能存在的灰色地带。这种分歧并非Coinbase独有,它本质上是中心化交易所商业模式的一个结构性难题。交易所提供流动性、品牌背书和用户基础,这些服务具有巨大价值。项目方渴望获得这些资源以推动自身代币的价值发现和流动性。这种强烈的需求本身就可能催生出各种形式的“对价”,无论其被正式称为“上币费”,还是以技术集成成本、做市保证金、巨额托管资金要求等名义出现。
Binance被拿来做对比非常有意思。它同样长期陷入“天价上币费”的舆论漩涡,但其应对策略与Coinbase的“合规优先”叙事不同,它更倾向于展现一种灵活且市场驱动的姿态。何一的回应和过去的慈善捐款公告,都是在试图管理社区预期,而非完全否认收费的可能性。这反映了两大交易所不同的用户基础和商业模式:Coinbase面向的是受监管的、机构友好的市场,而Binance则深耕于更广泛的零售和全球市场。
因此,真相很可能不是非黑即白的。Armstrong所说的“免费”可能严格指代不直接收取现金上币费,但庞大的商业合作、技术合规成本以及流动性保障要求,客观上构成了极高的上币门槛,对于项目方来说,其经济实质与一笔巨款费用无异。而Justin Sun等人的抨击,既是商业谈判破裂后的舆论施压,也代表了项目方对交易所这种“裁判员兼运动员”的双重角色及其不透明要价方式的长期不满。
最终,这场争议是加密世界在从野蛮生长的草莽阶段向受监管的成熟市场过渡中不可避免的阵痛。它拷问着所有中心化交易所:如何在不扼杀创新与市场效率的前提下,构建一个真正透明、公平且可持续的资产发行与交易生态。这个问题,远比简单地争论“是否收费”要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