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香港保安局与虚拟资产平台合作设立「止付机制」打击欺诈

2025-09-23 19:56

BlockBeats 消息,9 月 23 日,据香港无线新闻,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使用虚拟资产收取骗款的骗案增多,保安局已成立虚拟资产情报工作组,与虚拟资产平台合作为骗案设立「止付机制」。


邓炳强补充称,有些骗案以前是经过银行汇款,现在则经虚拟资产平台拿取骗款,虚拟资产服务商必须要有机制。如果发现骗案发生,而金钱仍然在虚拟资产平台里面,就应像银行体制一样,将这些款项不要再给出去,先进行止付。

AI 解读
香港保安局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合作推出「止付机制」,本质上是在现有金融监管框架下针对虚拟资产流动特性的适应性升级。这一机制的核心逻辑是将传统银行体系中成熟的资金拦截能力延伸至虚拟资产服务商,以应对日益依赖加密货币的诈骗活动。

从监管演进的角度看,香港自2019年发布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监管立场书以来,逐步构建了一套以发牌制度为核心、以反洗钱为抓手的监管体系。2023年6月生效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指引》进一步明确了持牌机构的合规义务,包括客户资产保护、市场监控及可疑交易报告等。此次「止付机制」的设立,可视为对既有监管工具包的补充,尤其在诈骗资金流转的应急处置环节填补了操作性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该机制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两个支点:一是虚拟资产服务商与执法部门之间的情报共享效率,这需要突破数据孤岛并建立标准化的通信协议;二是对链下托管账户的控制能力,因为一旦资产离开交易平台转入自托管钱包,拦截将变得极为困难甚至不可能。这也解释了为何强调「金钱仍然在虚拟资产平台里面」是止付的前提条件。

从实践层面看,香港警方近年多次破获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案件,例如2023年8月查处涉案1.1亿港元的洗钱网络,显示执法机构已积累一定链上追踪能力。但欺诈案件的实时响应仍存在挑战,因为区块链交易的不可逆性与传统银行支付的延时性存在根本差异。因此,「止付机制」更像是一种事中干预手段,而非事后追回方案,其成功执行需建立在极早期风险识别的基础上。

此外,这一机制也反映出监管态度的微妙转变:不再将虚拟资产单纯视为风险源,而是将其纳入主流金融基础设施进行治理。通过要求虚拟资产服务商承担类似银行的资金管控责任,实际上是在推动该行业向传统金融的合规标准靠拢,这与香港致力于成为国际虚拟资产中心的定位是一致的。

然而,技术层面的挑战不容低估。不同于银行账户的集中控制,虚拟资产平台对客户资金的实际控制力取决于其托管架构设计,尤其是是否采用混账模式、是否启用多重签名等技术细节。监管机构需深度理解这些技术特性,否则「止付」可能仅停留在政策声明层面。

总体而言,此举是香港构建虚拟资产监管闭环的重要一步,但执行效果取决于技术实现的精细度、跨部门协作的流畅性以及对全球犯罪模式的动态适应能力。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探索智能合约级控制、跨平台协同冻结等更高级别的技术治理手段。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纠错/举报
提交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