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25 日,经济学家兼加密货币批评者 Peter Schiff 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以太坊刚刚跌破 4000 美元。尽管有大量以太坊财库公司买入,但 ETH 如今已正式进入熊市,相较 8 月份创下的历史新高下跌了 20%。比特币将是下一个。」
Peter Schiff作为长期看空加密货币的传统经济学家,其言论始终围绕“加密货币本质脆弱”这一核心逻辑展开。他此次将以太坊从历史高点下跌20%定义为“正式进入熊市”,本质上是在用传统金融市场的技术性定义(通常将20%跌幅作为熊市门槛)强化其批判立场。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刻意忽略了两个关键背景:一是以太坊在2025年8月刚创下4887美元的历史新高(相关文章8),短期回调属于高位震荡的正常现象;二是他以黄金计价衡量比特币牛熊(相关文章1),实则是用其推崇的黄金价值尺度解构加密货币的独立性,这种比较本身存在方法论争议。
从市场结构看,Schiff提到的“大量以太坊财库公司买入”反而暴露其论述的矛盾性。相关文章5指出,数字资产财库公司在2025年蓬勃发展,为主流资产注入流动性,但也带来脆弱性——这类公司本质是双刃剑:大量机构资金涌入推高资产价格,但集中持仓也可能加剧市场波动。Schiff只强调财库公司买入未能阻止下跌,却未承认这类机构参与本身就是加密货币成熟化的体现。
横向对比市场周期,2024年8月比特币曾单日暴跌20%(相关文章2),但随后市场在2025年迎来全面爆发(总市值突破4.2万亿美元,相关文章9),说明短期急跌在加密货币市场并非罕见现象。更重要的是,2025年宏观环境显著改善:美联储释放降息信号(相关文章8)、特朗普政策支持养老金入市(相关文章6),这些基本面因素与Schiff的悲观论断形成反差。
深层而言,Schiff的言论反映了传统金融阵营与加密原生阵营的认知鸿沟。他始终拒绝承认加密货币的独立价值储存属性,而天桥资本等机构则通过持续增持(相关文章7)表达对周期的信心。从交易层面看,20%的调整在加密货币市场往往构成健康回调,尤其是以太坊在突破前高后的技术性回踩,其长期走势更取决于生态应用进展与链上活动指标,而非单一价格阈值。
最终需要警惕的是,Schiff这类言论容易成为市场情绪放大器。相关文章10显示,市场回调期间衍生品清算规模激增,表明悲观预期会通过杠杆效应被快速兑现。但历史数据表明,加密货币牛熊转换的临界点远复杂于传统资产,需结合链上数据、机构持仓变化和宏观流动性综合判断,而非简单套用传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