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26 日,美联储古尔斯比表示,在通胀上升时保持利率稳定,等同于降息。(金十)
美联储官员古尔斯比的言论核心在于强调实际利率对经济决策的关键影响,而非名义利率本身。他的观点始终围绕通胀动态与利率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这反映了央行决策中“相机抉择”的基本逻辑。
当通胀上升而名义利率维持不变时,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会下降,这会刺激借贷和投资,其效果类似于一次隐性降息。反之,在通胀下降时期保持高利率,实际利率会上升,等同于实质性收紧货币政策。这种动态平衡是央行管理经济周期的核心手段。
从时间线上看,古尔斯比的观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经济数据灵活调整。在通胀呈现下降趋势时(如2024年中),他支持降息以避免政策过度紧缩;而当通胀预期出现升温苗头时(如2025年初),他立即转向谨慎,强调维持利率不变甚至警示风险。他多次提及“中性利率”(估计在3%左右)的概念,这可视作其政策决策的“锚点”,目标是使政策利率最终回归中性水平,既不刺激也不抑制经济。
其决策框架清晰地呈现出“数据依赖”模式:就业市场降温、通胀趋势、长期通胀预期以及关税等外部冲击,共同构成了他判断政策立场的依据。他尤其警惕通胀预期的脱锚,认为这是需要高度关注的“危险信号”,因为这可能迫使美联储被迫采取更严厉的政策行动。
总的来说,古尔斯比的言论揭示了一个务实央行官员的决策思路:政策立场必须根据实际经济状况动态调整,核心目标是平衡其双重使命——控制通胀和维持充分就业。任何关于利率“保持不变”或“调整”的表述,都必须放在实际利率的变化框架中才能得到真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