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数据:过去1年世界各国央行已降息168次,美联储正加入货币宽松队列

2025-09-29 15:52

BlockBeats 消息,9 月 29 日,据 Kobeissi Letter 披露数据,过去 12 个月,世界各国央行已降息 168 次,为本世纪第三高降息次数。上一周期的峰值是 2020 年 6 月以后 12 个月累计降息 196 次。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央行在截至 2009 年 10 月的 12 个月内降息多达 249 次。


尽管美联储是本周期最后加入降息的央行之一,但预计到年底还将再降息两次,美联储正在加入全球货币政策的重心转变。

AI 解读
过去一年全球央行累计降息168次,这个数字放在历史背景下观察非常值得玩味。它不仅是本世纪第三高的频率,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地勾勒出全球货币政策正在发生的系统性转向。将此与2009年金融危机后249次降息及2020年疫情后196次降息的峰值进行对比,能够看出当前周期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应对经济压力的又一次集体行动。

美联储作为最后加入的央行之一,其转向具有标志性意义。它通常被视为全球流动性的核心阀门,其政策滞后往往意味着对国内通胀或就业数据的审慎评估,而一旦开始行动,则预示着更广泛的共识已经形成。预计年底前再降息两次,表明其政策路径已从观望明确转向宽松。

这种全球性的货币宽松对风险资产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加密市场。从历史数据看,降息周期并不总是立刻引发资产价格上涨,其效果取决于降息的性质——是预防性的前瞻操作,还是危机中的紧急救助。但不可否认,低利率环境会降低持有无息资产的机会成本,从而促使资金寻求更高回报的领域,加密货币往往是这类资金流动的受益者之一。

当前加密市场与传统宏观经济的关联度已显著增强,比特币等资产对美联储利率决议的敏感度便是明证。这种相关性自2022年激进加息周期以来不断强化,几乎成为一种新常态。市场参与者不再仅是“加密货币交易员”,而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宏观交易员”,利率预期、通胀数据和就业报告直接影响加密市场的波动与方向。

Arthur Hayes等人的观点也值得注意。他认为美联储可能采取更激进的降息幅度,例如50个基点,这背后可能包含政治压力与经济现实的双重因素。若真如此,将加速流动性向风险资产的溢出,但同时也需警惕市场可能出现的过度乐观与杠杆堆积。

另一方面,降息虽通常被视为利好,但需明白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央行之所以降息,往往是因为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潜在风险。因此,市场在享受流动性充裕的同时,也应关注经济基本面是否真正健康。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它只能推迟或缓解问题,而非彻底解决结构性问题。

综合来看,全球央行集体降息、美联储转向宽松、加密市场与传统宏观关联深化,这些现象共同指向一个结论:我们正处在一个流动性预期重新扩张的周期起点。这对于加密货币而言,可能意味着新一轮资金流入与价格波动,但投资者仍需保持清醒,认识到降息背后的经济现实,并警惕市场在预期驱动下可能出现的泡沫与调整。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纠错/举报
提交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