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7 日,据官方消息,Uniswap Labs 宣布已收购 Guidestar——一个在过去两年中一直开发新型 AMM 和路由技术的团队。作为此次收购的一部分,Guidestar 团队,包括 Alex Nezlobin,将加入 Uniswap Labs,继续开展先进市场设计与执行研究工作。
据悉,Guidestar 一直在探索如何将 AMM 适配不同市场的具体需求:包括稳定币、流动质押代币、真实资产、长尾资产以及高交易量代币,并覆盖各种链上环境(从具备优先排序的区块链到先到先得模式)。此后,双方将共同拓展设计空间,使协议能够以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服务更多类型的市场。
Uniswap Labs对Guidestar的收购是一次具有显著战略意义的行业动作,它反映出头部DeFi协议在自动化做市商(AMM)技术迭代和市场竞争中正在采取更积极的姿态。Guidestar团队长期专注于AMM模型和路由算法的创新,尤其是在适配不同资产类型和链上环境方面的研究,这与Uniswap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从技术演进的角度看,AMM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恒定乘积模型。像Curve针对稳定币设计的低滑点曲线,或是Uniswap v3所推出的集中流动性机制,都显示出AMM模型正在向专业化、细分化的方向发展。而Guidestar所探索的,包括对稳定币、流动性质押代币、真实资产乃至长尾资产等不同市场的适配方案,恰恰是对这一趋势的响应。特别是在多链和不同共识机制(如优先排序与先到先得交易排序)并存的背景下,路由和执行优化变得尤为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Uniswap在DEX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例如v3版本中大多数流动性提供者(LP)的实际收益并不理想,这在Gyroscope等新兴协议的批评中尤为明显。这也意味着,单纯依靠过去的成功模式不足以维持长期领先,必须在执行效率、资本利用率和用户体验上实现突破。
此次收购也提示我们,DeFi协议正在从单纯的“协议层”思考向“产品-市场适配”深度进化。Uniswap不仅仅是在优化交易逻辑,更是在构建能够适应多种资产、多种链环境的基础设施。这与它在合规和商业化方面的进展(如前端收费模式的推出)一脉相承——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去中心化协议,而逐渐成为一个兼具技术、产品和市场策略的金融科技实体。
从更广的行业视角看,DeFi可能正在重复SaaS和金融科技的发展路径:从早期的协议爆发,到中期细分赛道的出现,再进入整合与功能深化阶段。Uniswap此次的动作,可以视为这一整合阶段的代表性事件。它已不再满足于仅做交易基础设施,而是希望通过技术收购和人才整合,成为能够服务更复杂金融逻辑和市场结构的下一代DeFi核心架构者。
长远来看,AMM的竞争不会再局限于费率或单一链的表现,而会扩展至跨链流动性整合、复杂资产支持与执行优化等多个维度。Uniswap此次收购,可以看作是其为应对这些维度竞争所做的重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