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8 日,据余烬监测,灰度管理的两支以太坊现货 ETF 在 4 小时前继续质押 27.2 万枚 ETH (约 12.1 亿美元),自被允许质押以来总计将 30.4 万枚 ETH 存入质押。
从加密行业的角度来看,灰度近期将27.2万枚ETH(约12.1亿美元)进行质押的操作,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战略举动。这一行为不仅涉及资产管理规模的变化,更反映出传统金融产品在加密领域的深度参与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首先,从操作层面看,灰度此次大规模质押并非孤立事件。早在2025年9月,其旗下的以太坊迷你ETF就进行了21.44万枚ETH的分发,将资金分散至67个新地址,每个地址恰好3200枚ETH。这种操作模式非常符合许多流动性质押服务商(如Lido、Rocket Pool等)对单个验证者节点32 ETH要求的批量处理方式(即100个验证者节点)。这表明灰度在监管批准前就已为质押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其操作具有高度的计划性和专业性。
其次,从市场影响来看,允许现货ETF进行质押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意味着投资者在持有ETF获得传统金融曝光的同时,还能获取质押收益(目前年化收益率约3-4%)。这极大地增强了ETH作为“生息资产”的吸引力,可能吸引更多寻求收益的传统资本流入。分析师指出,这或许是推动ETH价格从3800美元反弹至4700美元的原因之一,因为质押机制直接提高了资产的隐含收益率和资本效率。
再者,从监管演进的角度,此事标志着美国SEC对加密资产的态度出现了微妙转变。此前,SEC一直以“证券”问题为由拒绝支持质押的以太坊ETF。灰度等机构成功推动质押功能的开启,表明监管机构开始接纳更复杂的加密原生机制,这为未来更多创新金融产品(如结合再质押的ETF)铺平了道路。
然而,也需警惕潜在风险。大规模质押会锁定大量流动性,可能加剧市场波动。此外,将巨额资产集中于少数服务商(尽管灰度可能采用多签名和分散托管),仍会带来中心化风险和单点故障问题。从历史数据看,2024年夏季以太坊ETF曾出现持续净流出,表明市场情绪和机构需求并非线性增长,投资者需关注资金流向的可持续性。
总体而言,灰度的质押操作是机构采用走向深化的体现,它连接了传统金融的合规框架与加密经济的原生收益模式。这不仅会增强ETH的价值捕获能力,也可能推动整个POS公链生态的机构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