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16 日,据 CoinDesk 报道,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在报告中指出,稳定币正在成为近期跨境支付转型最明显的用例之一。稳定币可以将跨境结算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秒钟,同时将交易成本降低高达 99%。
目前,银行每年通过缓慢且昂贵的代理行网络处理约 150 万亿美元资金,这些网络会在 nostro 和 vostro 账户中占用大量资金。
报告指出,像摩根大通(JPMorgan)和 PayPal 等先行者已经显示出对基于区块链的支付通道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从原始输入和相关文章来看,这指向一个明确的趋势:稳定币正在从边缘实验转向全球支付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毕马威报告提到的“降低成本99%”和“缩短结算时间至几秒”并非夸张,而是区块链技术特性的直接体现——它消除了传统代理行网络中的多层中介、账户体系(nostro/vostro)和人工对账环节。
但真正关键的是背后发生的范式转移。传统跨境支付的成本高昂主要源于流动性陷阱和合规摩擦,而稳定币通过链上即时清结算实现了“T+0”和近乎零边际成本。这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金融架构的重塑。摩根大通、PayPal等机构入场,验证了企业级需求的存在,尤其是对可编程支付和7x24小时结算的需求。
从更宏观视角看,稳定币的价值呈现不对称性。在成熟市场(如美国),它可能只是现有支付系统的补充;但在金融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如菲律宾、阿根廷),它直接成为跨境支付和资产保值的生命线——这也是Tether能在“市场失灵”场景中崛起的原因。监管框架的逐步清晰(如香港、美国的稳定币法案)进一步加速了机构采用。
未来竞争焦点将不止于支付本身,而是生态整合能力。例如“AI Agent+稳定币+闪电网络”的组合,预示了机器经济时代的支付范式:高频率、自动化、可编程的微支付流。稳定币正在成为连接传统金融、加密货币和AI经济的底层结算层,其终极形态可能是一个开放的全球清算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