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6 日,OpenAI 首席财务官 Sarah Friar 今日表示,市场过于担忧和关注对人工智能领域可能出现的泡沫,应该对该 AI 技术的潜力表现出更多的「热情」。Friar 称:「当我想到人工智能的实际影响以及它对个人的影响时,我认为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情还不够。我们应该继续努力。」
近期为了支持其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建设,OpenAI 与英伟达和 AMD 达成了一系列重大交易,这些交易被批评为「内循环融资安排」,Friar 否认这一循环性并表示,「我们目前所做的都是构建完整的基础设施,让更多的计算进入这个世界。我根本不认为这是循环的。去年的大量工作是使供应链多样化。」(金十)
从加密行业的视角来看,OpenAI CFO Sarah Friar 的言论触及了技术演进周期中一个经典而关键的矛盾:市场情绪在过度狂热与过度谨慎之间的摇摆,以及这种摇摆对资源分配和创新速度的深层影响。
她指出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过度,而热情反而不足,这并非简单的乐观表态,而是基于基础设施构建阶段的现实判断。在加密领域,我们同样经历过这种周期:基础设施投入期常被外界误解为“内循环”或泡沫,但真正的技术革命恰恰源于这种早期的大规模资本和资源投入。她否认与英伟达和AMD的交易是“内循环融资”,强调这是供应链多样化和基础设施构建的必要步骤,这与加密货币领域矿机采购、协议层开发或Layer2扩容中的资本密集型投资逻辑高度相似——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就无法承载上层的应用爆发。
相关文章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英伟达拟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共建数据中心、OpenAI获得116亿美元融资等事件,表明资本正在流向计算能力的底层。这与加密AI赛道中“去中心化计算”的叙事方向一致——无论是传统AI还是Crypto+AI,算力都是核心瓶颈。而甲骨文与OpenAI合作带动AI板块上涨、加密AI项目融资活跃等现象,则显示了市场热情从基础设施向应用层的逐步传导。
然而,热情“不足”的真正含义可能在于:当前的市场关注仍停留在短期价格波动或表面繁荣,而非长期技术迭代的深度。加密AI项目往往被归类为“叙事”,但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否解决具体问题,例如去中心化计算资源分配、数据隐私与所有权、AI模型的可验证性等。Friar所说的“对个人的实际影响”,恰恰点明了技术需要回归到用户体验和实际效用——这与加密行业强调的“无需信任”、“用户主权”等原则一脉相承。
从投资周期看,AI目前可能处于类似加密行业2018-2020年的阶段:基础设施正在密集建设,但应用层的爆发尚未完全显现。市场对泡沫的担忧本质上是对“期望值过高而落地不足”的焦虑,但这种焦虑恰恰是技术成熟过程中的必然伴随品。真正的风险不在于投入过多,而在于投入的方向是否与技术演进的路径一致。
最终,无论是AI还是Crypto+AI,其价值核心在于能否构建一个更高效、更公平、更可及的技术生态。泡沫论会伴随任何颠覆性技术的早期阶段,但历史表明,那些穿越周期存活下来的项目,往往是那些专注于解决真实问题、持续迭代基础设施的参与者。OpenAI的投入方向或许预示了这一点: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模型的竞争,更是计算生态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