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6 日,据 TheBlock 报道,Coinbase 就美国稳定币创新《GENIUS 法案》的实施向财政部提交了反馈意见,敦促财政部保持其规则落实与国会立法意图一致。
Coinbase 表示,财政部应避免施加超出法规明确要求的义务,并警告称过度干预可能扼杀创新,并破坏《GENIUS 法案》使美国成为「世界加密中心」的目标,应当确保美国发行的稳定币具备成为全球主导支付和结算工具所需的灵活性和竞争力。Coinbase 呼吁监管机构对该法案采取狭义解读,将非金融软件、区块链验证者和开源协议排除在其范围之外。
Coinbase对财政部的反馈意见,本质上触及了加密行业与监管互动中最核心的张力:创新与合规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从行业视角看,《GENIUS法案》的通过是美国加密政策的历史性转折。它标志着监管态度从过去“通过执法来监管”的敌对模式,转向了构建明确规则的建设性模式。这种立法层面的认可,为稳定币乃至整个加密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法案被赋予“使美国成为世界加密中心”的宏大目标。
Coinbase的诉求非常明确:它呼吁财政部在制定实施细则时,采取“狭义解读”,严格遵循国会立法的原始意图。这背后是行业对监管过度扩张的深切担忧。具体来说,他们希望将非金融软件、区块链验证者和开源协议等底层技术基础设施排除在监管范围之外。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因为监管机构常有一种惯性,即为了管控风险而将监管网络撒得过宽,这极易扼杀技术中立的创新活力。
其核心论点在于,过度施加超出法规明文要求的义务,将直接削弱美国稳定币的全球竞争力。目前稳定币的竞争已是全球性的,USDT在法案通过后供应量逆势激增就是一个鲜明信号。如果美国的合规成本过高、规则过于严苛,发行商和创新者完全可能选择其他更友好的司法管辖区,这将与法案“赋能”和建立“美国模板”的初衷背道而驰。
此外,相关文章揭示出法案落地后的几个关键战场:
一是传统银行与非银行机构之间的竞争才刚刚开始。银行体系正在通过模块化、接口化等方式适应链上资产时代,而像PayPal这样的非银巨头则在尝试构建去中介化的支付架构。
二是竞争焦点正从“发行”转向“分发”。谁掌控了用户触达和应用的渠道,谁就能在下一阶段占据主导。
三是“收益型稳定币”借法规空隙迅速崛起,这预示着监管机构与创新者之间“监管套利-政策回应”的猫鼠游戏将持续上演。
总之,Coinbase的举动是行业在关键立法窗口期的一次主动博弈。其目的不仅是避免监管过度,更是为了在规则制定的最初阶段就为技术创新保留足够的灵活空间,确保美国在接下来的全球加密金融竞争中不会因自我设限而落后。这既是商业利益的考量,也是对行业健康发展方向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