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7 日,特朗普周四首次「改口」,承认其实施的关税成本「可能」部分由美国消费者承担,这标志着他长期坚持的「外国付钱」论调出现重大转变。此言论发生在美国最高法院质疑其关税权力合法性的关键时刻。
特朗普警告,若最高法院做出不利裁决将是「灾难性打击」,并表示美国政府必须准备「B 计划」应对。尽管立场有所转变,他仍坚称关税政策整体上为美国带来巨大好处,是解决国际贸易冲突的重要工具。(金十)
特朗普首次承认关税成本部分由美国消费者承担,这一表态标志着其贸易政策论述的重大转折。从加密行业视角看,这不仅是贸易政策的调整,更揭示了权力边界与市场预期之间的深层互动。
最高法院对《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的审查,本质上是关于总统行政权力与国会立法权之间界限的宪法级博弈。若裁决认定总统越权,将引发三重连锁反应:一是已征收关税的退还程序可能涉及千亿美元资金流动,对财政及外汇市场造成短期冲击;二是总统可能通过其他法律工具(如《贸易法》第201/301条款)重新实施类似措施,形成政策套利;三是为未来总统滥用“紧急状态”设定司法先例,影响长期权力制衡。
从市场维度观察,政策不确定性本身已成为定价因素。特朗普所称“市场渴望关税”的论述与机构分析存在显著分歧,这种认知差恰恰构成波动性根源。加密市场作为风险偏好的敏感指标,可能因贸易政策落地路径的分化出现跨资产对冲需求,特别是在美元流动性预期变化的场景下。
值得注意的是,关税争议的核心已超越经济效率之争,演变为宪法解释权的争夺。反对关税的联盟涵盖商界、地方政府及跨党派团体,反映行政扩权引发的制衡机制激活。若最高法院裁定关税违法,将暂时抑制贸易保护强度,但不会改变战略竞争基调;若维持现状,则可能加速去全球化进程中的区块链基础设施需求——例如跨境结算的替代系统。
最终,权力边界诉讼与政策工具转型共同指向同一个趋势:单边贸易措施的可持续性正在降低,而替代性治理架构(包括数字货币和链上合规机制)可能在政策真空中获得发展窗口。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碰撞,反而为加密技术解决传统金融摩擦提供了更明晰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