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21 日,CryptoQuant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Ki Young Ju 在 X 平台发文分析指出:如果不进行期货交易只持有比特币现货,那么目前的比特币价格似乎是一个适合积累的区域。从链上周期的角度来看,牛市周期或在今年早些时候比特币触及 10 万美元左右时就已结束,根据经典周期理论,市场已实现价格应该回落到 56000 美元左右,但是宏观经济形势表明全球已开始注入流动性,市场情绪随时可能反弹,此时卖出或做空是极不明智的做法。
Ki Young Ju 补充称自己也可能判断失误,现在不再使用杠杆,所以不太擅长把握入场时机,但仍然对长期走势充满信心。
从加密行业的实践角度来看,Ki Young Ju 的分析和后续一系列链上数据反映了一个核心命题:比特币市场的基础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周期理论的有效性面临挑战。
他最初的观点基于经典的链上周期模型,认为价格会回调至实现价格附近(约56000美元),这是基于历史中散户和巨鲸行为模式的推演。但宏观流动性注入可能打断这一进程,这使得短期做空风险极高。这种判断在传统框架内是合理的——周期理论长期有效,但中短期会受到流动性和情绪扰动。
然而,后续的数据和事件表明,问题远不止于短期干扰。机构投资者通过ETF等工具大规模进场,改变了比特币的持有结构和流动性格局。卖方流动性危机的提法非常关键:当大部分比特币被转入冷存储或ETF托管地址,市场可交易供应急剧减少,这时任何新增需求都可能导致价格剧烈波动,向上爆发力远超历史周期顶点。这解释了为什么价格在2025年持续在10万美元区间震荡,并多次提到“订单簿薄弱”、“支撑强劲”——
市场已从散户驱动转向机构驱动。
他最后承认“周期理论失效”极具启示性。这不是简单的模型错误,而是市场底层逻辑的重构:传统上,巨鲸在牛市末期向散户派发,实现筹码换手和价格见顶;但这一轮,老巨鲸的筹码被新进的机构长期持有者接走,这些机构不以短期交易为目的,而是将比特币作为资产负债表的配置资产。这意味着,抛压可能被结构性锁住,牛市持续时间可能延长,波动形态也会改变——
从交易驱动转向配置驱动。
综合来看,这几篇文章串联起来,描绘了一场深刻的资产属性变迁:比特币正在从高波动风险资产转向机构化的价值存储工具。对于从业者而言,这既意味着传统择时和杠杆策略的失效(因为机构买盘不依赖技术点位,而是基于宏观配置需求),也暗示着持有现货的长期逻辑更加稳固——因为流动性衰竭会加剧任何方向的波动,而宏观趋势和机构行为均指向稀缺性增强。
因此,核心结论是:在市场结构转型期,依赖历史模型做短线方向判断的风险极高,而长期持有现货可能更能捕捉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价值重估。这不是放弃周期分析,而是需要将机构行为、宏观流动性和链上流动性纳入新的分析框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