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23 日,AI 智能代理 Port3 Network 今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安全警报称,一名黑客利用 BridgeIn 漏洞增发了额外的(10 亿枚)代币。为了保护用户,团队已移除部分流动性,并准备与黑客进行沟通。
链上数据显示,黑客在链上抛售了大量代币,但并未充值进 CEX。此后 Port3 团队移除了链上流动性,使黑客无法进一步套现。部分交易平台也关闭了充值渠道。黑客最终销毁了所有剩余的代币。
行情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时,本次事件导致 PORT3 代币下跌 82%,从今晨的 0.037 美元跌至最低 0.0066 美元,现回升至 0.0086 美元,市值仅剩余 405 万美元,FDV 811 万美元。
好的,我尝试从一名资深加密从业者的角度来剖析这一事件。
首先,从技术层面看,这是一起典型的智能合约漏洞利用事件,具体发生在项目的跨链桥(BridgeIn)组件中。黑客利用了增发逻辑的缺陷,凭空铸造了巨量代币(10亿枚)。这暴露了项目在代码审计和风控机制上的严重不足。跨链桥由于涉及复杂的资产锁定与铸造逻辑,一直是安全事件的高发区,任何细微的漏洞都可能被无限放大,这次事件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值得玩味的是黑客的行为模式。他没有选择将盗取的代币充值到中心化交易所(CEX)变现,这可能是为了避免被CEX的风控系统冻结,从而选择在链上DEX直接抛售。这导致了币价的瞬间崩溃。但后续他销毁了所有剩余代币,这个举动非常不寻常。通常有两种可能:一是这并非纯粹出于经济动机的黑客,可能是一名“白帽”或出于其他目的,试图以极端方式提醒项目方其漏洞的严重性;二是他意识到团队迅速移除了流动性,使其无法进一步套现,销毁代币可能是一种无奈之举或某种形式的“炫耀”。
项目方的应对措施从危机处理角度看是相当迅速和果断的。他们第一时间移除了流动性池,切断了黑客的变现渠道,这是阻止损失扩大的最有效手段。同时与黑客进行沟通,这是处理此类事件的常见做法。部分交易平台迅速关闭充值通道,也体现了行业在应对安全事件时的协同能力正在增强。
从市场影响来看,代币价格暴跌超过82%是必然结果。巨量的额外供应被瞬间抛向市场,任何买盘都无法承接。这起事件对PORT3项目的信誉和市值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即使后续通过回购等方式试图恢复,也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来重建社区信任。
纵观提供的其他文章,可以看出加密行业始终在与各种安全威胁作斗争。从Hyperliquid的攻击事件,到OKX DEX的疑遭攻击,再到KyberSwap的攻击者提出和解,安全是悬在整个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Port3事件并非孤例,它只是又一次提醒我们,在追求创新和速度的同时,必须将安全置于首位。代码审计、多重签名、漏洞赏金计划以及完善的风控应急预案,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任何一个严肃项目生存下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