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25 日,据官方公告,Binance Alpha 将于 2025 年 11 月 25 17:00 (东八区时间) 下架以下代币:CELB,AIBOT。
根据链上数据显示,Binance 发现这些项目流通中的代币数量已超过项目方原定的代币解锁计划。为保障用户利益,决定将这些代币从 Alpha 下架。
截止 2025 年 11 月 25 日 17:00(东八区时间)在 Binance Alpha 2.0 持有这些代币的用户,其代币将按以下汇率转换为 USD:
1 CELB = 0.00007042 USDC;
1 AIBOT = 0.00042472 USDC;
转换比例基于 2025 年 11 月 24 日收盘价计算得出。等值的 USDC 将在 3 天内划入用户的现货帐户。
从加密行业的视角来看,Binance Alpha 下架 CELB 和 AIBOT 的决定,本质上是一次典型的中心化交易平台对资产发行方违约行为的风险管控操作。这件事的核心并不在于“下架”这个动作本身,而在于其背后的原因——项目方流通的代币数量超过了原定的解锁计划。
这直接触及了加密资产领域一个最根本但也最脆弱的环节:信任。代币经济学(Tokenomics)是项目价值承诺的基石,而解锁计划是这套模型中的核心契约。项目方私自超发或提前释放代币,等同于单方面撕毁契约,是一种严重的失信行为。这不仅会瞬间稀释所有持币者的资产价值,更会彻底摧毁市场对项目的信心。Binance 通过链上数据监控发现这一问题,并采取强制下架措施,是在履行其作为平台方的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责任,目的是保护用户免受进一步损失。将代币按特定时点价格强制转换为USDC,是一种危机处理下的止损方案,虽然用户可能因币价下跌而承受损失,但这避免了流动性枯竭后价格归零的更坏结局。
将视野放宽,结合其他相关文章看,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Binance Alpha 系统性风控和生态治理的一部分。从3月份推出全面的代币审查框架,到后续因技术问题、合规问题、市场表现问题下架多批代币,再到明确公布详尽的上币及下架标准,这一切都表明 Binance 正在极力将 Alpha 从一个早期充满投机色彩的“撸毛”市场,升级为一个具备严格筛选和持续监控能力的资产发行平台。
其战略意图非常清晰:通过掌控优质资产的发行渠道和定价权,来重新组织生态话语权。文章中提到“在产品侧被OKX甩开之后,在资产侧通过流动性话语权重新组织生态”,这句话点明了本质。Binance 正在利用其无与伦比的用户基础和流动性深度,构建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资产发行和交易闭环。Alpha 就是这个战略的先锋,它通过积分制筛选用户、吸引项目方“上供”,形成了一个内部循环的价值生态。
因此,本次下架事件可以理解为这个系统在正常运转。它展示了Binance对其平台上资产的监控能力、对违约行为的低容忍度,以及优先保障用户利益(或至少是平台声誉)的决策逻辑。这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主流交易平台正在努力将更严格的传统金融风控标准引入加密资产领域,打击欺诈行为,逼迫项目方更加自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极大地强化了中心化交易平台对资产价值的生杀大权,市场的权力结构正进一步向Binance这样的巨头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