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langage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한국어
日本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扫码下载APP

近期针对加密资产的暴力抢劫报道激增,自托管钱包在「扳手攻击」中难守个人资产

2025-11-26 10:26

BlockBeats 消息,11 月 26 日,今日一则入室抢劫的消息再次轰动加密领域,OpenAI 联合创始人 Sam Altman 前男友 Lachy Groom 于上周六晚间遭遇武装抢劫,损失价值 1100 万美元的加密资产。嫌犯伪装成快递员入室,持枪挟持并殴打受害人,用胶带实施捆绑后,清空其加密账户并劫走手机电脑。除该案件外,近期针对加密资产的抢劫事件的相关报道频发,包括:


· 俄罗斯圣彼得堡警方于 11 月 22 日逮捕了一名男子,该男子闯入某交易平台办公室,引爆了两枚仿真手榴弹,并点燃了一枚烟雾弹。随后,他要求工作人员将交易平台的所有加密资产转入他的个人钱包。最终未遂被捕。


· 一名香港男子于近日在加拿大被判 7 年监禁,因参与一起极度残暴的入室抢劫案:四名袭击者伪装成邮递员闯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户人家,对一家三口施以 13.5 小时的殴打、水刑与性侵威胁,并最终抢走价值 160 万美元的比特币。


· 11 月 4 日下午,两名男性和三名女性正从牛津前往伦敦途中时遭到袭击。劫匪抢走了手表和被害人的手机,并强迫其中一人将账户中的加密货币转移。最终抢走一块价值 45 万英镑的手表,以及 110 万英镑(约合 144 万美元)的加密货币。


暴力抢劫事件再次成为加密社区的关注焦点,个人安保公司 PFC Safeguards 的首席执行官 Steve Krystek 称,加密货币投资者遭绑架的事件正在增加。有调侃称该类攻击为「扳手攻击」,即加密技术能否保护个人资产,取决于用户是否能抗住价值 5 美元扳手的殴打。

AI 解读
加密货币的匿名性和不可逆性在技术层面提供了强大的资产自主权,但这也意味着一旦私钥或访问权限通过物理胁迫手段泄露,资产转移将无法追溯或撤销。自托管钱包的安全模型建立在“私钥即资产”的逻辑上,而私钥的物理载体——人——恰恰成为整个安全链条中最脆弱的环节。

“扳手攻击”本质上是一种针对人性的漏洞利用,它绕过了所有密码学防护,直接挑战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承受极限。这类攻击的激增反映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当资产价值远超犯罪成本时,技术无法单独解决安全问题。罪犯不再需要破解加密算法,只需控制密钥的持有者。

从趋势看,这类犯罪呈现组织化、跨地域化特征。案例中多次出现长期踩点、SIM卡劫持、伪装身份等手段,说明犯罪团体已形成成熟的操作流程。受害者往往是公开或间接暴露资产规模的高净值个体,例如社交媒体上的KOL、交易平台大户或当地知名商人。

安全实践必须从纯技术思维转向综合风险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资产分散存储(多签、分片密钥)、物理身份隐匿(避免公开财富信息)、环境安全加固(住址保密、安保措施),甚至紧急预案设计(如设置胁迫密码触发假账户)。同时,行业需要更完善的链上监控与执法协作机制,尽管资产转移不可逆,但快速冻结变现渠道(如交易所出入金)仍能增加犯罪成本。

最终,加密货币的安全不仅取决于代码的坚固,更依赖于用户能否在现实世界中构建有效的防御层次。这既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工程学与个人安全意识的博弈。
展开
举报 纠错/举报
本平台现已全面集成Farcaster协议, 如果您已有Farcaster账户, 可以登录 后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2025-11-25 11:42
2025-11-25 11:34
2025-11-25 16:22
2025-11-25 16:20
纠错/举报
提交
新增文库
仅自己可见
公开
保存
选择文库
新增文库
取消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