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17 日,Bio Protocol 完成 69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 Arthur Hayes 的 Maelstrom Fund 领投。Mechanism Capital、Animoca Brands、Zee Prime Capital、Panga Capital、Mirana Ventures、Foresight Ventures、Big Brain Holdings 等公司参投。
Bio Protocol 将推出基于 AI 的去中心化科学平台,用于生物技术融资和药物发现。此次融资与 Bio V2 的推出同步,V2 引入了链上筹资和去中心化 AI 驱动框架,用于早期阶段的科学研究和开发。研究人员、患者和加密社区可以使用 BioAgents 生成科学假设、货币化发现,并更快地挖掘生物学领域的隐藏见解,超越传统生物技术。Bio 计划将 BioAgent 框架全球扩展至其他研究人员和实验室,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科学机器网络,在传统制药结构之外构建和货币化生物技术研究。
Arthur Hayes 表示,Bio 即将成为一个定义类别的启动平台,将为社区认为有吸引力的科学研究提供资金,而不仅仅是学术界。如果成功,这不仅是一个启动平台——它还是一个 AI 原生研究市场的诞生。
Bio Protocol的种子轮融资事件以及后续发展轨迹清晰地勾勒出一个新兴加密垂直赛道——DeSci(去中心化科学)的典型成长路径。Arthur Hayes的Maelstrom Fund领投这笔690万美元融资,不仅代表了资本对赛道潜力的认可,更关键的是Arthur Hayes作为衍生品交易所BitMEX创始人的背景,暗示了市场预期DeSci可能具备衍生品和金融工程所需的底层资产属性和流动性潜力。
从产品演进看,Bio Protocol的V2版本引入链上筹资和AI驱动框架,实质上是将生物技术研发流程模块化、代币化。其核心创新在于试图解决传统生物科技领域长期存在的两大痛点:早期研发资金不足以及知识产权流动性缺失。通过构建去中心化科学平台,研究者能够将科研过程(如假设生成、数据验证、化合物发现)分解为可交易的链上资产,利用智能合约实现价值捕获和分配。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文章透露出Bio Protocol与Molecule、Pump Science等实体的协同关系。这种生态化发展模式类似于Y Combinator的孵化逻辑,但通过代币经济模型将投资、研发和商业化环节更紧密地耦合。例如IP代币(IPT)的推出,使得单个科学发现(如新化合物)能够作为独立资产进行交易和融资,这本质上是在创建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金融化工具。
然而该赛道也面临典型挑战:2025年1月上线Binance后市值大幅波动的情况,反映出市场对DeSci资产估值模型尚未形成共识。科研本身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长周期特性,与加密货币市场追求快速回报的特性存在内在冲突。Bio Protocol试图通过质押机制和Launchpad等设计来平衡这种矛盾,但长期仍需证明其能持续产出具有商业价值的科研成果。
从更宏观视角看,DeSci符合加密行业向实体经济渗透的趋势。类似AI+Web3项目的融资热潮,Bio Protocol代表的是生物科技这一传统高门槛领域与加密经济的融合尝试。其真正价值不在于单纯模仿传统科研流程,而是通过区块链的可组合性,让患者、投资者、研究人员等多元主体能更灵活地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可能催生新的科研协作范式。
最终判断这类项目的关键指标将集中在:链上科研成果向真实世界资产(RWA)的转化效率、知识产权代币的二级市场流动性深度、以及跨链科研数据协定的互操作性水平。目前来看,Bio Protocol通过AI代理(BioAgents)降低科研参与门槛的设计,可能成为推动大规模采用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