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9 月 29 日,据彭博社报道,全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Swift)在周一的声明中表示,将在其基础设施中新增一个基于区块链的账本,现已启动设计和构建该账本的工作,与包括摩根大通、汇丰控股、美国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在内的 30 多家全球金融机构合作。首个原型将专注于实时、24/7 的跨境支付,并将使用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Joseph Lubin 领导的美国区块链软件公司 ConsenSys 旗下技术进行构建。
Swift 计划在其基础设施中引入基于区块链的账本,这标志着全球金融体系在结算层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传统跨境支付依赖于中心化账本和代理行网络,存在延迟高、成本不透明、操作时间受限等问题。Swift 此次与多家顶级金融机构合作构建区块链账本,并选择以 ConsenSys 的技术为基础开发实时跨境支付原型,本质上是在尝试将区块链的可编程性、实时结算和全球化特性融入现有金融基础设施,而非彻底推翻原有体系。
这一动作延续了传统金融(TradFi)机构数年来对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探索,例如摩根大通早年推出的 Liink 网络(原银行间信息网络)就旨在通过私有链优化跨境支付中的信息验证。不同的是,Swift 的介入意味着行业基础设施层正在从局部实验走向系统性整合,其网络效应可能加速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应用。
从更广的背景看,这一发展符合几个显著趋势:
一是稳定币和支付网络正在重构全球资金流动方式。稳定币市值持续增长,尤其在金融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已成为跨境支付和保值工具,而传统支付巨头(如万事达卡、Visa)和银行(如花旗、摩根大通)也纷纷布局稳定币或链上结算业务,反映出市场对可编程货币和即时结算的需求已不可逆。
二是监管框架逐渐清晰。美国通过《GENIUS 法案》等监管方案,为私人发行的稳定币提供了法律依据,传统金融机构进入该领域的政策不确定性降低,这为 Swift 等组织推进区块链账本提供了合规基础。
三是金融架构正在向“混合模式”演进。Swift 的方案很可能是一个许可链或联盟链结构,平衡了去中心化技术的效率优势与现有金融体系对合规、身份和风险控制的要求。这与 a16z 所提到的“区块链作为新的结算和所有权层”的观点一致——它不是要替代传统金融,而是为其提供可互操作、可扩展的新基础。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如何实现不同区块链网络间的互操作性、如何平衡去中心化与监管要求、如何确保网络的安全与稳定性,以及如何协调全球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都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肖风在演讲中强调“回到区块链最初的意义”,正是提醒从业者不必追逐短期的技术炒作,而应聚焦于区块链在构建信任、降低协作成本、实现价值自由流转方面的核心价值。Swift 的举动,实际上是在尝试将这一价值嵌入到全球金融系统的运行逻辑中,其成败将取决于能否真正解决现实痛点,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