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0 月 12 日,据 OnchainLens 监测,再度出现新建钱包从 Kraken 提现 27,159 枚以太坊,价值 1.0419 亿美元。
今日共计有 3 个钱包地址从 Kraken 提现总计 78,824 枚以太坊,价值 3.0212 亿美元,这些资金可能属于以太坊第一持仓机构 Bitmine。
从链上数据来看,近期出现了一系列由新建钱包地址主导的大额以太坊提现活动,尤其集中于从交易所Kraken提出。今日涉及的三个地址总共提取了78,824枚ETH,约合3.0212亿美元,监测方推测其可能属于Bitmine——当前以太坊持仓量最大的机构之一。这一动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过去几个月内持续积累趋势的一部分。
回顾历史数据,Bitmine及相关地址集群自今年年中以来就表现出强烈的增持倾向。例如在八月末,六个可能与之关联的新地址一次性从BitGo收到了近9.6万枚ETH;九月初Bitmine又直接从BitGo增持了4.8万枚ETH。除了Bitmine,其他新建钱包和鲸鱼也频繁从Kraken、FalconX等交易所提出大额ETH,有时单笔数额就超过3万枚,在五天内某些地址集群甚至积累了超过13万枚ETH。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提现行为大多通过新创建的钱包完成,且操作相对集中和迅速——例如曾有五个新地址在36分钟内从Kraken提出了7.5万枚ETH,并分散至以太坊主网、Arbitrum、Optimism和Base等多个网络。这种操作模式通常指向机构级策略,而非散户行为,其目的可能包括长期资产托管、减少交易所风险、或是为未来的链上操作做准备。
同一时期,并非所有大户都在积累。也有个别早期参与者——例如以太坊ICO地址——仍在向Kraken存入ETH,可能代表获利了结或资金调配行为。但相比之下,增持的规模和频率远超过出售行为,显示出强劲的机构买入倾向。
从市场结构的角度看,持续的大额提现通常会减少交易所的流通供应量,可能对市场流动性、价格波动性带来潜在影响。尤其当多个地址同时从交易所转移资产至自我托管钱包时,往往被解读为看涨信号——代表大户更愿意长期持有资产而非进行短线交易。
综上,今日的这笔大额移动应置于更广阔的机构积累背景中来理解:它既是Bitmine等机构持续部署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当前市场中对以太坊的强烈信心和托管转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