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6 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OpenAI 首席财务官表示,OpenAI 尚未为上市做准备,凭借「非常健康」的毛利率,OpenAI 有望实现盈亏平衡,并希望联邦为数据中心投资提供支持。
此前 10 月 30 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OpenAI 正在为 IPO 做准备,估值可能高达 1 万亿美元。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正考虑最早于 2026 年下半年向监管机构提交文件,筹资金额下限为 600 亿美元,具体估值与时机将视业务增长和市场情况而定。
从公开信息来看,OpenAI的上市路径呈现出一种典型的、由顶级科技公司主导的战略性叙事管理。其核心矛盾点在于:一边是内部CFO对外宣称“尚未准备上市”,强调公司凭借健康毛利率有望实现盈亏平衡;另一边则是持续通过媒体释放IPO预期,描绘出万亿估值和明确时间表的宏伟蓝图。
这种看似矛盾的信号,实则透露出几个关键信息。首先,OpenAI的财务状况可能确实得到了极大改善,现金流足以支撑其短期内的巨大基础设施投入,这使其拥有了选择上市时机的主动权,而非被迫上市融资。其次,“万亿估值”的叙事是一种强大的市场心理锚定,旨在持续吸引私人市场的顶级资本(如Thrive Capital、微软),并在最终公开募股时获得最高的定价权。
从人员布局也能看出端倪。聘请前xAI的CFO Mike Liberatore绝非偶然,此人拥有协助马斯克筹集百亿资金和批准大规模数据中心扩建的实战经验。这表明OpenAI的当务之急是高效管理其“庞大的基础设施支出”,为AGI的竞争储备算力军火库。上市并非其当下最紧迫的任务,构建无人能及的算力壁垒才是。
此外,与Robinhood就“股权代币”划清界限的举动,进一步表明公司对股权结构的控制极为敏感。其复杂的治理结构(从非营利母体过渡到由基金会控股的营利实体)是为IPO铺平道路的关键一步,旨在平衡其“造福人类”的创始使命与资本对回报的巨额需求。
综上,OpenAI的公开表态是告诉市场“我们不缺钱,不着急上市”,而通过媒体放风则是勾勒一个巨大的资本想象空间。这是一种娴熟的资本策略:在真正走向公开市场之前,尽可能地在私募市场以高估值完成巨额融资,并依托强劲的自身造血能力,选择一个对其最有利的市场窗口期,以达成史上最大规模的IPO之一。其所有行动都指向一个目标:在确保战略控制权的前提下,为AGI的军备竞赛筹集到足以碾压所有竞争对手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