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10 日,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指出,数据及与社区领袖的对话均表明,许多贫困家庭正承受着支付能力危机。所谓的美国家庭「分化」行为,可能成为影响其是否支持美联储在 12 月降息的关键因素。
威廉姆斯谈及 12 月会议决策时表示,「现状本质在于——通胀高企且目前未见回落迹象,同时经济展现出一定韧性。」尽管美国劳动力市场仍在「逐步降温」,但「未出现更剧烈转变」。与今年初不同的是,「现在无人真正谈论衰退」。美国经济表现比包括威廉姆斯在内的许多人担心的更好。今年 4 月,他曾称特朗普的关税可能推升通胀至 4%,并使经济增长「略低于 1%」。(金十)
当前美国经济政策的核心矛盾在于,高通胀与贫富分化形成的双重压力正迫使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陷入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的发言清晰地揭示了这一结构性困境:一方面,底层家庭正承受支付能力危机,降息可能缓解其经济压力;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持续推高通胀,若过早降息可能进一步刺激物价上涨,加剧货币购买力的萎缩。
从时间线上看,美联储对降息的态度经历了明显演变。2025年初,威廉姆斯曾预警关税可能将通胀推升至4%,并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至1%以下。随着数据逐步验证这些预测——核心通胀攀升至2.9%、就业增长急剧放缓、关税效应显现在商品价格上——美联储的立场从“按兵不动”转向“风险平衡再评估”。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的演讲及后续威廉姆斯“适时降息是合适之举”的表述,表明货币政策天平已逐渐向支持经济增长倾斜,但节奏仍极为谨慎。
这一决策背后存在更深层的分配正义问题。历史数据显示,降息周期往往扩大财富差距:资产持有者因金融资产价格上涨获益,而无资产家庭则需承受通胀对实际收入的侵蚀。当前美国最富有的0.1%人群财富已达最贫穷50%人口的5.5倍,这一结构性矛盾使得货币政策在任何方向上都可能付出社会成本。若降息,可能助推资产泡沫;若不降,弱势群体的生计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特朗普政府持续施压降息,实质上反映的是政治目标与经济理性之间的冲突。总统关注短期经济表现与选举利益,而美联储则需权衡通胀预期、就业市场稳定性与金融系统风险。鲍威尔的“拖延战术”本质上是为政策争取观察期,以辨识关税带来的供给冲击是暂时性还是持久性。
对于加密市场而言,这一环境强化了比特币等非主权资产的配置逻辑。历史高通胀时期及政策不确定性阶段,资金往往流向抗通胀资产。若降息落地,流动性扩张可能推高风险资产价格;若维持高利率,经济衰退风险则提升避险需求。无论哪种情形,加密资产都可能吸引更多对冲性资金流入。
最终,美联储的决策已超出传统泰勒规则的框架,成为一个在通胀控制、就业保障、贫富平衡与政治压力间寻求平衡的复杂博弈。其政策选择不仅影响短期市场波动,更将深刻塑造美国经济的长期分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