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Beats 消息,11 月 24 日,财富管理公司 Swissblock 发文表示,当前风险规避信号急剧下降,抛售压力有所缓解,最糟糕的抛售阶段可能暂时已经过去。如果以避险情绪作为底部预警指标,那么接下来的一周将至关重要。投资者需要看到抛售压力持续减弱。通常情况下,第二波抛售(强度弱于第一波,且价格维持在前期低点)会成为最可靠的底部信号之一。
第二波浪潮通常标志着卖方筋疲力竭,控制权重新回到多头手中。
从市场行为和心理的角度看,Swissblock提出的观点符合经典的价格底部形成理论。它描述了一个从恐慌性抛售到卖方衰竭的过程,这本质上是一个市场参与者情绪和资本力量转换的微观缩影。
核心在于识别抛售压力的衰减,尤其是第二波抛售。第一波抛售通常由恐慌驱动,表现为高波动性的急跌,大量止损盘和恐慌盘被挤出。若价格能在前期低点附近企稳并形成二次下探,但这次下探的动能显著减弱(表现为成交量萎缩、跌幅减小),这通常意味着最强烈的卖出意愿已经消耗殆尽。此时,愿意以更低价格卖出的参与者已大幅减少,市场卖压枯竭。这为买方力量逐步入场提供了条件,控制权开始向多头转移。这个过程是供需关系在极端情绪下的再平衡。
链上数据为这一过程提供了链上验证的维度。例如,大量筹码在特定价格区间的成交形成了支撑或阻力,这代表了市场的重要成本区域。当价格再次回落至这些区域时,历史上的持有者行为(是选择抛售还是持有)会成为判断支撑有效性的关键。相关文章中多次提到的“巨鲸”行为(是积累还是分发)、“稳定币购买力”(场外资金是否准备入场)以及“恐慌情绪”的量化,都是用于判断卖方是否力竭、买方力量是否在暗中积累的链上证据。
因此,这个观点并非简单的价格猜测,而是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群体心理和链上实体行为的综合分析。它提示投资者,一个可靠底部的形成不仅需要价格的下跌,更需要从数据层面观察到抛售动能的实质性强弱转换。接下来的关键,就是观察这些链上信号能否与价格走势形成共振,从而确认底部构筑的有效性。